一、乡愁
春雨绵绵,我来到厦门鼓浪屿八卦楼修復工地採访,之后又到厦门翰林院採访该院参与修復八卦楼的院长宴雪飞。这位中年院长,歷史人文知识渊博,他给我讲了鼓浪屿八卦楼业主林鹤寿的故事……
林鹤寿是台湾板桥林家第三房掌门人。其人饱读史经,工于诗词,为人潇洒儒雅,喜交文友,吟诗作赋。1895年6月,因为不愿加入日本国藉,林鹤寿随其伯父林维源一家从台湾内渡厦门鼓浪屿。林鹤寿和堂兄林尔嘉一样痛恨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不愿当日本的皇民而毅然离开台湾。
来到厦门鼓浪屿之后,无限的乡愁,让他时常彳亍在笔架山麓,「东望故岛」,时而「愁里烟波」触景伤情,「目极魂飞」……。他经常独自无声咽呜之后,低声吟唱自己在《菽庄吟社》创作的心灵的歌:「愁里烟波,东望故岛,天外鹭羽如织……幅幅青蒲遥挂席,蓦吹去,渺然无迹……目极魂飞,剎那间,神山咫尺」。这种乡愁之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间词派」鼻祖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的那种心肠寸断之苦痛。
在鼓浪屿无限的乡愁中,他回想日据台湾之后,日本殖民统治者欲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每一个台湾人变成日本人,个个学日语,讲日本语言。学生上课不可以用汉语与台语。这种种族思想文化领域禁锢,意在切断中国文化之根,断我民族之脉!在这种亡国之魂逆境中,才被迫离开台湾来到鼓浪屿。
而今日,鼓浪屿那些天天炫耀自己既文明而又富有的美国领事馆、英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丹麦电报楼等等「洋楼现象」,无时不刻地刺激他的灵魂……在乡愁无解的鼓浪屿,他决定杀出一条血路来平衡自己巳经严重倾斜的心灵一一他要在线条柔美的笔架山麓建造一幢能够让洋人们相形见绌的仿古建筑「八卦楼」,来回击洋人日日的挑衅,来抚慰自己的乡愁。
林鹤寿在鼓浪屿西麓高地买下一万多平方米的土地筑建八卦楼。此建筑由美国人郁约翰设计。郁约翰时任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他借鉴融合了古罗马、古希腊、阿拉伯和中国古典建筑的各种艺术风格进行设计,成为独特的仿古建筑,庄严大气。
八卦楼坐东北朝西南,东南面隔鹭江与厦门相望。地上4层,半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710平方米。房屋高度25.7米;砖混结构,主体平面呈长方型,综合了四角角楼,四面外廊。正面入口处狐形门廊与大阳台式,沿十字中轴线严格对称造型,整体建筑在花岗岩砌筑的地下层基座上。在内部空间设计上,最大特点是附有十字通道构成的约十米直径轴心式大厅。它向上产生通高主穹顶的环状天井以及环绕着天井而产生的四层透空迴廊。整栋楼共有92根圆拄,把四平八稳的主体建筑支撑得极为壮观恢宏,独具阳刚之美,成为鼓浪屿建筑中的典范。
林鹤寿的故事,似乎也让翰林学院宴雪飞院长受到感染,他感概系之地说:「着名歷史学家卡莱尔说一一寧可失去印度的土地,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当年的林鹤寿,可以暂时失去台湾,但是他不愿意失去中国人的精神。从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八卦楼修復工程中,我们再次感受到他深邃而又博大的爱国情怀!
二、浴火重生
一代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的爱国先贤已经仙逝而去了。但是林鹤寿留给鼓浪屿八卦楼的精神天空,依然灿烂辉煌。人生易老天难老,八卦楼歷尽人间苍桑之后,转眼间已经100多岁了。曾经是林鹤寿心灵寄托与自尊的载体,已经在人类物质层面垂垂老矣。
根据鼓浪屿八卦楼「老态龙锺」状况,翰林院(厦门)文博科技有限公司,及时切入对厦门的海洋现象进行调查,认为一一颱风、海雾、酸雨、海潮、海风带来空气中的「氯」,对古建筑的表层进行腐蚀,加快八卦楼的荷载墙体、梁、柱表层质变,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龟裂、空股现象;而空气中的化学元素则「乘虚而入」,与内在的酸、碱相互「勾结合力」,不断地攻击、侵袭,这种物理与化学作用的分离过程,致使八卦楼的荷载群体不断老化,失去抗酸、抗压力;当物理与化学黏性分道扬镳时,必定造成整体支撑力度丧失,加快百年古建筑的衰败速度。
北京市文物建设保护设计所参考本土调查研究资料,结合自身的权威史料,写出知识技术层面的《鼓浪屿八卦楼修復文本》,在加强防地震保护基础上,制订详细的《结构加固方法》,对墙体、混凝土楼板以及梁、柱,遵循最小水平干预原则,採用剔凿、掏缝、清孔、灌浆、人工压缝、钢网加固、饰面恢復等七大施工步骤,从而有效进行修復,并做到「修旧如原」的完美保护。
所谓的「修旧如原」,是古建筑原有的物质层面的「本来真面目」。这种本来真面目的「趣事」,曾经发生在林鹤寿和设计人郁约翰俩人身上。郁约翰把八卦楼的「柱头」设计成西式「巴洛克式」风格。林鹤寿说,我本来的模样是「中国式」的!郁约翰说中国式的柱头是老土。林鹤寿勃然大怒,说:「中国式柱头是我的根!……懂吗?…我的根!」郁约翰不置可否地看着林鹤寿。林鹤寿拿笔画了一个「中国式柱头」草图给郁约翰。100多年过去了,八卦楼所有柱子的柱头都是「中国式」的本来真面目。
林鹤寿「中国式」柱头,是何等的家国情怀和深邃、博大的精神含量啊!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是一种形态审美语言。八卦楼最后的修復工程是重新制作200副落地「百叶」大门扇和50多副「百叶」窗扇;为什么呢?因为百年风雨的吹袭,原有的门、窗扇大都损毁了。重新制作并非难事。但是百年前制作门窗的木材都是林鹤寿从东南亚印尼进口的。疫情致使「万户萧条鬼唱歌」局势。国际供应链断了!这关键节点上的「临门一脚」,让所有的人都跌破眼镜。怎么办?
传来建议:国内有储存一种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剥皮桉」原木可以替代印尼珍木。
热议不少。关键时刻,鼓浪屿管委会、厦门文博专家、鼓浪屿八卦楼驻场设计师,北京市文物建设设计所、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厦门翰林文博建设设计院等设计专家,就「非洲木材」替代东南亚印尼良木一事,是否有悖于文物原真性进行一场理论与实际探索。眾说纷云,莫衷一是……但是最后结论是:当代的修復文化是「活态的」,修復保护行为必须依据现实状况,去除修復原则的「刻板」,鼓励对保护目标、视野、哲学观念的演进,以「活态」的原初文化,演变「既有生活」,「復兴文化意义」,让现实生活与当代保护功能价值进行对话;操作上以现状保持为主,进行局部修改。这也是基于最小干预,可识别原则的科学修復。
像一道光照亮鼓浪屿笔架山麓,让八卦楼工匠在山麓之巅临风长啸一一完美地完成整体修復工程,让鼓浪屿八卦楼重返昔日的「高阁凌天风,奔涛出其下」的风釆!
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侧重点已经逐渐从「实物」发展到「人的精神意义」;我们更加讚美林鹤寿的中国心!讚美鼓浪屿八卦楼的浴火重生!
(作者为厦门文博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