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不能做实验,上海封城提供最佳的经济实验。封城之下,以管制为依归,生活供需大变调,且产生很多无谓的损失。
大陆独立经济分析师巩胜利受访时表示,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经济城市,进行全体封城措施的每日经济代价高达100亿人民币(下同),但他并没有讲如何估算。我想应该从上海市的GDP下去估,2021年GDP 4.32兆元或今年第1季1.1兆元去算两个月停摆的份额。其中消费的食衣住还在,行跟生产停摆。因此损失可由前三者打折的部分及后两者的数值加总。
上海市政府估算的损失则是有具体数据,第1个月广建方舱、隔离所用掉60.64亿元;全员核酸检测也耗费了55.34亿元;而全市快筛所需的抗原检测也用去20.75亿元;因此光是支出就达到136.73亿元,另外因封城而减收的税费达40.28亿元;公营资产等减收租金更达100亿元;总计收入减少140.28亿元。两者合计就高达277.01亿元。
然而对于上海市民,从市场机制变成管制经济所承受的痛苦难以估量。市场运作下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购买喜欢的货品。管制下,能够选择的范围就变得很有限。起先是抢外卖外送,后来外送平台全部关闭,只能靠超市团购或管委会来的分配解决生活所需,但都没有原来的好。
基础经济学告诉我们,市场机能除了分配资源,也让消费者得到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得到生产者剩余。两者的剩余,也就是经济福利或幸福感衡量的指标。学术的讨论另外一个名词就是「经济租」。进而得到两个推论:租值消散(rent dissipation)定理及寻租 (rent seeking) 或是竞租的现象。前者是管制下,扭曲市场运作时,必定使得价值减少;后者是为了得到租值,可能会有各种手段去做非生产性的寻利活动。
例如,因为封城管制,物流需要通行证,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层层关卡,因此到消费者手中常常失去新鲜,减损货品的价值。也有人抱怨「我加了无数的买菜群,团购群,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接龙,很机械化的动作……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花那么长的时间在研究吃上」。这种是浪费时间,而时间就是成本,就是让租值消散。
向超市团购时,也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通常是「给你吃什么,就吃什么」。艺人李立群的微博就曾说肉夹馍:「现在团购只买得到馍,里面没有馅料,那就吃馍吧!」这也大大减低消费者付钱购买时本来应该得到的幸福。管制会造成租值消散,所以站在经济效率的角度,只要租值有人享受,或许不会太坏。例如封城下,帮忙传递物资全靠快递服务。报载有一位顺丰同城跑腿小哥在4月9日1天的收入高达10067.75元,因为有客户主动加价或打赏,因此得到鉅额的利润。用户多花钱,本身的消费者剩余就消失,转成小哥的福利。
寻租的行为可能更令人觉得可恶。例如封控期间,管理小区的城管在检查送进来的物品时,向居民勒索;居委会在发放免费的公家保供物资时,上下其手得到油水。
实务上为了租值减少消散跟竞租经常一起发生。例如通过政商关系、贿赂走后门等竞租手段来保留或获取租值。这种作法,可能是违法,更产生不公平。权力大就可进行利益输送,拥有权力的人就可得到好处,这就是腐败官僚的写照。管制制度造成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不可讳言,封控减少病毒可减少对社会的伤害,但是无限上纲的结果反而造就更多人间悲剧。因为封城,造成看病的不方便,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母亲在医院急诊室外,因等不到核酸报告无法就医而过世。这就是可能减少纯疫情死亡,却产生其他问题,制造更多的不幸。
做任何事都应该思考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用,减少病毒的努力该做到两者相等就该停止。上海封城的经济教训是宝贵的一课。我们要尊重市场,价格机制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分配资源机制。经济规律不容忽视。(作者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国立台湾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