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能源与粮食危机的蔓延,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中的支配角色显现。5月16日,俄罗斯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聚首;26日,欧亚经济联盟举行第一届欧亚经济联盟论坛的视讯会议,显示俄罗斯巩固欧亚核心圈的战略意图。

俄罗斯持续在欧亚核心圈与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间推动整合,其朋友合作圈,是以俄中印为关系轴心,中亚为廊道,拉拢北韩、伊朗和土耳其,建构连结东北亚和中东在内的欧亚新势力范围。这与美国主导的北约、AUKUS、QUAD和印太经济框架的印太战略圈,形成多层次且复杂的权力动态,也反映各国维护本国利益的权衡考量。在美国印太战略的围堵政策下,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持续整合。独联体国家间使用卢布交易比例接近8成。大欧亚朋友圈使用本国货币结算,将被俄罗斯视作建构战略安全与自主外交以及执行国家间利益协商下的公平贸易。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西方视为廉价的原材料输出国,而非全球经济秩序的平等对话伙伴与决策参与者。两千年后,北约的独立伙伴行动计画向前苏联领土扩张。俄罗斯认为,北约有权利、但没有义务招募新成员。北约在俄边境部署进攻性武器,这已经超出美苏冷战格局。美国长期在乌克兰资助非政府组织,在2004年和2014 年「顏色革命」后,乌克兰内部「亲欧派」和「亲俄派」矛盾激化、升级并彻底决裂。

当乌克兰从「枢纽」位置越过「避险」,滑向一面倒「扈从」的「小伙伴」时,其兵凶战危命运遂浮现。俄罗斯的战略危机感骤升,这在俄乌友好时期不会凸显。《明斯克协议》作为基辅和顿巴斯之间和平共处的妥协文件,但美国暨北约持续东扩的战略进逼政策,在基辅把「入北约」和「去俄语」入宪后,反变成给敌对各方提供必然一战的准备时间。

俄乌衝突根源的近因,是西方公然支持克里米亚平台的倡议,这形同北约向俄罗斯发出进攻讯号。俄乌军事衝突爆发前夕,俄罗斯试图与西方达成北约不东扩到乌克兰与乔治亚的书面协议。因俄乌之间对克里米亚有领土纷争,若乌克兰加入北约,就立即构成与俄集体作战的前提。俄罗斯与北约的核弹头保证相互摧毁,俄罗斯不想冒核战风险的坐以待毙,认为需要先发制人,御敌于疆外。

俄乌矛盾,近代可追溯到苏联初期的民族自决,这被俄罗斯视为向极端民族主义的屈服。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设定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把顿巴斯居民从8年遭到欺凌和屠杀的迫害中解救出来。莫斯科的思路自有其歷史脉络,可追溯到1242年楚德湖冰上战役(抵抗条顿骑士兵团)、1380年库里科沃战役(抵抗蒙古大军)。1654~1667俄波战争,扎波罗热的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兹基,以东正教徒遭受迫害为由,而向俄皇求援,俄波签署《安德鲁索沃条约》和《永久和约》,俄罗斯收復了原属于古罗斯公国包括基辅在内的第聂伯河西岸领土。

换言之,俄罗斯当前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控制地区,发放俄国护照和卢布,是沿着收復俄罗斯歷史领土和回归文化根源的思想脉络。俄乌在3月底的伊斯坦堡面对面协商之后,俄军从基辅城外撤军,转而加速解放顿巴斯。5月底,乌克兰则是加速与波兰之间去边界进程。美国于5月22 日生效的40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主要利益美国军工复合体,持续拱火以制约俄乌谈判,反将扩大俄罗斯併吞乌克兰的范围。美俄交火,持续争夺黑海、亚速海、和第聂伯河的出海控制权,导致了全球经济动盪。儘管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占据世界粮食出口的3成,但西方也占5成。西方集团与俄罗斯应负起共同责任,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作者为元智大学助理教授)

#俄罗斯 #北约 #欧亚 #乌克兰 #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