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民意调查显示,台湾的台独支持率上升到52.8%,创下新高。某战略研究者指出,究其原因,一是中共始作俑者,推波助澜,二是美国明助暗助兼抬轿。此说固然有理,实则,民调台独「声势」上涨,另有深层原因。
回顾歷年歷次有关统独问题的民调,不难发现,诱导式问卷,影响民眾统独立场甚鉅。特别是统独问卷的问题多採用假设性条件子句,然而,假设性子句并不能让受访者真正「体验」到统独的可能后果情境里(譬如,问到统一,一定假设是武统,问到台独,通常会假设中共会用兵,美国会支持台湾等)。时日一久,受访者面对类似的问题,常会选择符合当前社会期望值(Social Desirability)的答案。
影响当前社会期望值的重要因素有二:执政者的宣传、媒体报导覆盖率与角度。因此,统独民调往往和当时执政者统独期望值的走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简单说,执政者趋向台独,民调赞成台独者变成上升趋势,执政者主张反台独,或两岸情势平和,民调台独趋势则下滑到持平。由于民调盛行于民主化后,且民主化之后执政者并无务实的统一主张者,歷次民调也未能呈现统一趋势持续上升的曲线。
上述「说法」,是非对错,只要调出李登辉主政迄今各家各次统独民调的结果,应不难比对印证。
此外,累积奔走两岸20余年的亲身经验,我观察到一个与统独声势起落有关的现象──那便是统独声浪变化与两岸竞争优势升降,存在着相关性。台湾享有竞争优势时,民调倾向统一的比例略高过赞成台独者,且呈持平状态。当台湾不再享有竞争优势时,民调赞成台独的比例便高过主张两岸统一者。台湾优势持续下滑,民调中赞成台独的比例也就持续上升。
两岸交流之初,台湾享有巨大的竞争力优势。不过,歷经李登辉的戒急用忍、陈水扁的8年锁国政策,台湾长期陷于统独辩论与蓝绿斗争,2008年后,两岸的竞争力优势便逆转互换了!大约也就是从那时起,民调里赞成两岸统一的比例也就持续在低檔徘徊,从未超过主张台独者的比例了!
这里所谓的竞争力,包括个人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两岸政治实体在世界舞台的整体竞争力。
以个人竞争力为例。开放之初,赴大陆闯荡的台湾民眾,个人竞争力显然较同样背景同年龄层的大陆人民,高出许多。2000年左右后,呼吸到自由空气、接受过全球化洗礼的大陆年轻人,竞争力逐渐赶上、甚至超越同年龄层的台湾人。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企业界。许多外资企业的台籍高管,逐渐为大陆人士取代;大陆年轻一辈创业者创办的本土企业,无论技术、产品品质、行销、管理、营收也都快步超前台湾企业。2000年左右,综合评鑑两岸500大企业,大陆企业入榜的,寥寥可数。2008年后,台湾企业能挤进两岸500大的,反而屈指可数了。
2008年次贷风暴后不出两年,大陆4G/5G移动通讯技术有了突破性发展,手机产业挟着新思维横扫全球,移动支付迅速发展,电商崛起,全球消费市场为之改观,台湾重硬不重软的资通讯企业,瞠乎其后,竞争力远远滞后。2016年后,民进党及其支持者怨恨大陆越深,台湾企业以及整体GDP,依赖大陆市场也越深,民调中支持台独的比例也越见上升。
简单说,台湾个人、企业和整体竞争力越是下滑,优势越是不再,民调的台独曲线越是呈上扬趋势。何以如此?
当台湾竞争力下滑时,许多台湾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也跟着持续下跌,甚至产生一种失落感和忌妒心理,畏惧或是逃避与对岸竞争。既然竞争不过对岸,对于现状的改变也有很深的无力感,于是乎,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选择「躺平」,不承认九二共识,却死皮赖脸的抓着九二共识带来的红利;在统独问题上则选择「内卷」,把两岸竞争转化成岛内的顏色斗争!
竞争不过大陆,选择「躺平」和「内卷」,关起门来,自爽自嗨,这就是台独声势持续上扬背后的群眾心理!
同样的现象,也可在回归前后许多香港人的身上瞧见。97香港回归前,面对「祖国」同胞,许多港人,那怕是贩夫走卒,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差不多也是在08年左右,陆港优势互换,连人民币的币值都超车港币了,港人的优越感转成失落感,对大陆人的崛起与财富,感到忿忿不平。最终,失落感转化成了街头上的暴力行动和港独主张。
我曾经问过一些香港朋友,何以如此?朋友说,那些主张港独的,很多都是现实生活中的输家,竞争不过人家,下意识地找一个代罪羔羊,把气出在对方身上,甚至无知地走上港独之路!
今日香港,明日台湾?还是昨日港台都是天涯沦落人?
不过,从常态分配的角度看,以同样比例推断,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各行各业杰出人士的数目,定然远远超过台湾蕞尔小岛,两岸竞争,优胜劣败,早有定数。
同样是常态分配,14亿人口的中国,也一定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上,胜过拥有3.2亿人口的美国。从这个角度看,亲美抗中或是倚美谋独,是个好主意吗?或许,放弃躺平和内卷,选择和未来的赢家站在一起,才是个好主意呢!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