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中国大陆施行改革开放,遍地开花。几十年的文革纷扰结束,让人才产生了断层。那时候,许多在大陆设公司办工厂的外商,纷纷到台湾找管理人才。
外商觅才的要求,除了英文说写流利外,具有国际观、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人才,就是他们的首选。 从台湾顶大毕业、留学美国、在美国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笔者,就很幸运地被外商公司遴选成为首批派驻大陆合资公司的总经理。
在那时候,能说中英文的台籍管理人才,简直是外商眼中的香饽饽,除了给予丰厚的驻外津贴外,连跟着到「艰苦地区」陪伴的配偶,都用美金支付令人艷羡的生活费。外加台湾有许多人挟带巨金到中国大陆投资置产,成为大陆人眼中的金主,与香港人一样受到吹捧,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
20年过去了,台湾去的人才有如浪淘沙,去了一批、回来一批,留下来的,很多是回台没有适合工作,在对岸又找不到可以糊口的机会,只能变成盲流,到处找台商蹭饭吃,有一顿没一顿。
而这20年,恢復高考的中国大陆,年轻一代十分珍惜这个读书的机会,各个力争上游,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出国当交换学生或留学读研的机会,更是不会放弃。我就读过的美国大学研究所,后来就收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在AI领域有不少的攻关突破。他们后来成立了校友会,在国内外保持者密切的联繫。像蔡英文这样,自从英国研究所毕业后,就不再与任何校友联繫,实在是不可思议。
最近这几年,再到中国大陆,住在北京的五星饭店中,偶尔会在大堂酒吧遇到比邻而坐的当地年轻人,他们衣着光鲜、谈吐优雅,夹杂的美式英文十分流利。我坐过去主动与他们攀谈,他们也大方地与我聊起来。原来这几位都是到美国留学的海归,被美国创投公司派到中国寻找新的新创投机会。他们手握大笔基金,眼光稳狠准,帮总公司攻城掠地,收穫颇丰。他们都是北大、清大、交大毕业的高材生,留学归国以后,更是如虎添翼。
最近在网路上看到一张照片:北大图书馆在晚上10点半依然高朋满座,每人低头做功课,几乎无人在滑手机或趴桌上睡觉。我才惊觉,这群来自个地、万里挑一的学霸,并没有因为考进北大就开始玩乐打混,而是兢兢业业地埋首苦读。
这些学霸,外文能力更是让人刮目相看。网路上常看到他们与外国人交谈,一如马云一样,虽然未曾出过国,但是他们所说的英文,不输在美国已经生活一辈子的华侨。也难怪,这些海归学霸,除了撑起了中国的创投经济,更为太空、尖端科技,做出卓越的贡献,让中国的国力,快速腾飞到几乎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地步。
回首看看台湾的台清交顶尖大学,图书馆里很少埋首苦读的学生,只有在学生会、社团活动、学运社运,看到他们热切地投身政党活动的身影;他们参与蔡政府发动的支持香港反送中运动、反两岸服贸学运,却无法让台清交全部挤进全球大学排名前百大。
台湾许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到外国留学,或到香港、中国大陆去读大学,外加上台湾出生率年年下降,许多大学热门科系已经招不满学生。往后如此下去,台湾的所谓「人才」将逐年萎缩,而对岸的优秀人才则是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国际。
我相信,再过5年、10年,两岸人才已经没有什么可比性了;台湾除了在美食上还能不断创新、胜过对岸,在高科技创新独角兽方面,恐怕连对岸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