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美军P-8A反潜机通过台湾海峡,声明此举乃履行维护自由开放印太的承诺,也特意表达活动范围乃国际空域,共军东部战区则组织空地兵力警戒跟监并发声抗议,美媒披露美中军机对峙20分钟。就在美中掀起「台海非国际水域」争议之际,两强似乎立刻上演军事直球对决,意欲何为?
常言道,军事是政治的延伸,美中台在台海一直以来维持着「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格局,但过去几年各方都向原有的政治模糊空间各进一步:民进党政府不承认九二共识,大陆海空军台海演训打破两岸分治默契,美军则将航行自由原则在台海周边海空域逐步落实。尤其是随着上个月拜登在东京捅破「军事保卫台湾」的纸窗,过往台海议题「军政三七开」的惯例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美舰几乎一个月一次的常态化穿越台海不同,美军机通过台海的频次不算高,上一次曝光是今年1月25日,再前一次则是去年11月29日。但这次行动和过去两次的不同点在于,美军印太司令部在行动后发表了涉及印太航行自由、台海属国际空域的公开声明,而过去两次没有发声。所以,此次共军东部战区也一改之前两次未发表针对性回应的低调姿态,在美方声明后立刻表达抗议,并指责美方「公开炒作」。
从上述美中互动角力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出,此次美中在台海上空对峙和事后发声,仍属于「你打我也打,你讲我也讲」的礼尚往来式针锋相对,本质还是「三分军事」。至于双方是否会出现擦枪走火的风险,相信美中在2015年签署的《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及「空中相遇附件」仍可以起到指导、规范以及管控衝突的作用。换言之,儘管上述协议的签署背景还是欧巴马任内美中关系较和缓的时期,与当今剑拔弩张的现状不可同日而语,但该准则仍然列入歷次美中防务对话议程并至今得到较好的落实。
美中「空中相遇附件」明确了双方军机相遇时保持安全飞行的规则、沟通联络基本原则、建立或发布危险区或警告区的特定区域规则、和平时期安全保证措施、突发情况现场协调等内容。可以想见,无论是去年11月、今年1月,还是近期的美机通过台海行动,大陆军方口中的「跟监警戒」措施应符合双方准则下的行为规范。毕竟,美军现有对大陆的抵近侦察行动都在大陆领空范围以外,即便北京强调台海非国际水、空域,双方在对岸领海、领空外的对峙行动都存在既有规范的约束。
外传美中领导人拜登与习近平近期将再次举行视讯会晤,预料美中在台海、军事等领域会「硬的更硬」,在经济、民间交往领域则会「软的更软」,而「硬的更硬」部分仍有「护栏」管控衝突,如能透过加强双方经贸、气候合作「以软化硬」,就将对台海和平稳定有所助益。
(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