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大户用电必定还是全民买单!经济部拍板电价确定调涨,涨幅达8.4%,其中针对高压及特高压的产业用电大户,调涨电价15%,虽政府一再表示全台有97%、一般民生用电之用户不调涨,但电力系属企业基础成本产能。虽民眾不须直接多付电费,但紧接而来的恐将是消费压力,台湾亦将迎向更高通膨!
此次电价调涨虽不及于一般民眾,但产业大户一次涨15%,却将直接影响民眾生活。首先跳出来开第一枪的是捷运公司,以北捷为例,每年营运成本将多出3亿元,同样困境也会在桃捷、中捷及高捷发生,目前捷运公司已酝酿调涨票价,同样的情形未来势必发生在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上,最终成本的上升必将直接反映到终端服务费用的提升,对民眾影响甚大。
另一方面,虽经济部设定电价涨幅主要以大型产业为主,但以工总名誉理事长许胜雄为首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涨幅3%-5%较为合理,经济部主张论点是以产业成长规模来设定涨幅,但自今年以来因全球高通膨持续发生,美国为打击高居不下的通膨採取强升息手段因应。此举导致新台币持续走贬,对出口产业本就不利,迭加的生产成本将不利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对内而言,许多大型产业系原料供应商,电价成本的上升亦将带动供应链成本上升,最终仍反映在终端产品价格调整,其影响不可不谓深远。
民进党政府为达成「2025非核家园」的目标,近几年来大力发展天然气(三接)及绿能发电,但为了扶持相关绿能产业,不仅保证、还溢价收购绿电。根据经济部「2022年度再生能源电能趸购费率及其计算公式」资料显示,绿能获再生能源的收购价均远高于电价,如近来最热门的离岸风电收购价为每度4.5元,太阳能则为每度介于3.8680元至5.8952元,与此次高压用电均价调涨为每度3.1039元、特高压每度2.5707元均有相当落差,虽说是为了扶持绿能产业,但其成本落差却难以说服民眾。
最后,如说为反映成本调涨电价尚属合理,但较高的费用应该更有高品质的服务,这几次大跳电以来,台电供电网络的脆弱问题已浮上台面,虽近期未有大规模停电情事,但小规模的临时停电却层出不穷,台湾是否缺电已是「信仰」而非「实际」问题。在讨论电价是否合理时,更重要的应该是先确保供电的稳定才对!
台湾电力供应问题沉痾已久,在讨论「反映成本」、「合理电价」之前,政府更应该注重电力供应的稳定,毕竟用电成长、电力提供是国家经济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只将眼光放在「缩小台电亏损」上,不仅狭隘、更忽略了台湾电网的根本问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