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恩代表国民党参选高雄市长终告底定,外界多将柯视为一张好牌,或者说,至少是一张安全牌。主因是国民党在经歷市长补选的洗礼后,也已败无可败、利空出尽。柯志恩的出线,咸认至少可有效收拢传统蓝营支持者,至于是否可取得中间选民、厌恶民进党执政的民眾转而团结支持柯,才是柯志恩南下的真正目标与考验所在。
质言之,绿营中央层峰自从陈其迈补选上任后,显然有记取2018大意失荆州痛失高雄的教训,为求巩固自认是绿营大本营的高雄票仓,无所不用其极的提供中央资源与政策利多,例如在市长补选阶段,行政院长苏贞昌辅选时就喊出已核定与高雄有关的4000亿元建设和投资案,拿行政资源重金包养高雄的用心不在话下。
在陈上任后,也在中央支持下强推多条轨道建设,目的显然与巩固新市府执政有关,否则为何会在韩国瑜市府时代对上述建设意兴阑珊、一拖再拖?更甚者,台积电落脚高雄五轻,被喻为是替陈其迈连任买下保险,让高雄民眾感恩戴德的德政。试想,如高雄仍是韩国瑜市府当政,绿营中央是否可能放行台积电落脚高雄资敌?因此,与其说民进党真心爱高雄,更不如说民进党是爱高雄人的选票。
然而再多的重大建设利多,再大的企业如台积电进驻高雄,依旧掩盖不了高雄市政千疮百孔百废待举的真相。彼时的高雄,人口老化快速不说,人口骤减逼近270万;空污不佳未见明显改善,去年PM2.5数据不降反升是升格后首见;市内产业受缺工影响发展欲振乏力;青年失业率30-34岁去年六都最差;房价房租指数暴增高雄居大不易;人口平均寿命六都最短;火灾件数与死亡数全国最多;车祸死亡、酒驾死亡六都最多…等诸多无法一一载及的市政沉痾,被一片欣欣向荣的海量市政建设新闻掩盖下,终要面对现实,更甭说市民同时要面对物价飙涨,疫情持续等生存压迫,高雄发展岂容乐观?
柯志恩的到来,并不是来解决「爱情摩天轮」的歷史遗绪,更不是来为韩国瑜的政治功过盖棺论定,摆在眼前的,是前述族繁不及备载的「高雄问题」,柯如何提供高雄市民解决方案?与其关心柯志恩的美白小腿,还不如关心柯志恩如何提出「高雄对策」吧!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