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物以硕、博士学位漂白、镀金的事,层出不穷,但除了李眉蓁的事件外,几乎都嘈嘈嚷嚷一阵子之后,随着选举的结束,就逐渐为人所淡忘,也没有人有兴趣具体去追根究底,「炒学歷」俨然就成了选举的固定「仪式」,非走个一遭不可,这不仅仅是选举的堕落,更是学界的耻辱。
日前一位署名「翁达瑞」的学者,公开撰文指称柯志恩的论涉嫌「自我抄袭」、「一稿多投」,引发了新近的一场风波;先是王鸿薇出面召开记者会,揭发林智坚2008年中华大学的硕论,抄袭了竹科管理局研究报告;紧接着,媒体人黄扬明、学者杜震华,亦出面指证林智坚2017年台大国发所的硕论,涉嫌抄袭了其学长余正煌2016年的论文。由于当事人柯志恩与林智坚都是年底选举举足轻重的人物,非当初的李眉蓁可比,尤其是林智坚为民进党的明日之星,而其业师又是赫赫有名的国安局长陈明通,两案齐发,更引人瞩目,一时之间各个言论平台风起云涌,热闹非凡。
就台湾选战的策略而言,将对手的可能弊端往死命里打,已是公认的共同手段,见怪而不怪了。学术抄袭,涉及到政治人物的诚信问题,当然就等于授人以柄,难以迴避了。
这些针对着对手学歷而发的质疑,往往是具有强大杀伤力的,即便是理据不足、模糊影响,也同样会掀起不小波澜,而如若是证据确凿,那大概就是命中要害,注定其败选的命运,且可能吃上官司,将一生蒙上污点了。
学歷问题之所以会引发关注,主要还是台湾的文凭主义作祟,社会上既极端重视学歷,许多政治人物当然也就会想方设法,无论如何也要去混出一个文凭,镀一个金,才能获得选民的认可了。但这些政治人物,平常忙于选民服务、饮宴剪彩、拉拢关系,哪可能有多余的閒暇静下来读书、听课,甚至撰写论文?因此,大段小段、全篇论文抄袭,甚至倩人代笔的情事,也时有所闻。
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查」这一关。台湾学界对硕、博士论文审查之宽松,是相当骇人听闻的,只要学生敢于提交论文,基本上是鲜少不会通过的,即便写得再烂、抄得再凶,口考委员基于护航心态、人情压力或是敷衍了事、通同舞弊,也就多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蒙混过关了。尤其是自所谓的「在职专班」硕士班成立后,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早就形成「学界之瘤」了。
依照各校的硕、博士取得程序,其实都有相当严格的「把关」要求,通常除了指导教授外,都必须最少有一位校外的审查委员,共是3〜5人,针对硕论作实质的审查。但是,首先是由于教育部对硕、博士论文的指导、审查待遇,微薄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而且近30年未有调整。指导费用,从收于门下开始,到其顺利毕业,少则一、二年,多则长达5年,而总共的待遇,不过在5000元左右,而且若是没能毕业,则连一毛钱都拿不到;至于审查费用,则是1000到1500之间,理工、商管的论文通常排得宽疏,且不过寥寥三万多字,尚可以较轻松看完,而人文学科则最少10万字起跳,甚至有多达40万字以上的,厚厚实实,宛如砖头般,可也却是「不同工而同酬」,这就难免让许多未能坚守学术原则的审查者,以敷衍草率的态度应对,即便出现抄袭的现象,也无法真正察觉。
其次,审查委员的遴聘,虽说由系所圈定,但指导教授可以「推荐」数人,而将亲信好友排在前列,因此可以说只要指导教授愿意让门生过关,几乎是没有不能如愿的。于是,这就造成了许多教授视指导、审查为畏途,寧可不收学生、不做口考委员,这就便宜了许多的名师,广开方便之门,大肆招揽门人子弟,尤其特喜招收政、商两界的要角,不但形成学阀,更可以为其未来的政治前途铺路。以陈明通为例,教学20余年,指导学生达173位,不仅广布门人子弟,其中更不少是炙手可热的绿营要角。政治人物藉「洗学歷」以「镀金」,学者则藉政治人物厚植势力、广布人脉,互利互用,政学勾结,沆瀣一气,而皆大欢喜,至于所谓的「学术尊严」,当然就不在顾惜之列了。
学位本是名器,而不少人却偏偏视名器为钻营弄权、譁眾取宠的工具,学风焉得不败坏,学术焉能不沉沦?
毫无疑问地,整个学术的堕落,关键就在「审查」一关,审查不力,使夤缘者可以取巧而得,遂形成「博士满街走,硕士贱如狗」的现象,明明是滥竽,也可堂堂皇皇以「学位」骄人,进一步于政途、仕途上平步青云,乃形成学界的毒瘤。
指导教授原来应是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个把关者,如若水准不足、程度太差的,就应该不允许他提出论文。但是,教育部对指导学生的人数并未订有上限,招收学生一多,就难免心分力散,未能严加督导。以陈明通为例,2018年出任陆委会主委,而当年硕士毕业学生人数高达14位,而2020年则有13位,我们很难想像,陈明通在政务繁忙之际,如何可以分心与学生作指导、讨论、交流、细看论文?因此,为防止流弊起见,应该严格订出指导教授每年收受学生的上限,以免滥收滥放,形同买卖文凭。
其次,教育部应该通令各研究所,在学生正式毕业之前,论文必须通过「查重率」的检验,各系所可自订标准,从10%〜30%不等。同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除了涉及到智慧财产权的顾虑,可以提出免于公开的申请,但亦须订有年限,其余的一律要求上网公开,俾能由各界加以检验。
最后,为了保证论文的品质,防杜滥恶、抄袭的论文出现,指导教授及口试委员,都必须以「连坐」方法,以示负责,凡日后被检举属实的抄袭作品,都必须负有督导不周、违背职务的咎责,至于如何论处,可由各系所以公约订出。
当然,相对的压力,也即将移转到教授身上,既必须承担起如此的重责,则其报酬就应相应提高,以目前行之30年以上,微薄到连童工都不如的待遇,很明显是无济于事的。
学风败坏,是社会人心浇薄、偽诈遍生的前兆,政学交相勾串之弊,早已形成大患,如果不能大刀阔斧加以改革,烂桃烂李遍天下,这个国家还会有什么前途可言?在此,我主张针对所有的政治人物,无分蓝绿、不论党派,凡欲接受政府官职或参与选举者,都必须在学歷这一关卡上,从严加以审核。从政可以不论学歷,但不可不论诚信,这是最根本的原则。(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