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桃园市长选举不只是林智坚与张善政之争、也是郑文灿与朱立伦政治前途之战,更是蓝绿两党2024总统大选的风向球。由于林智坚与张善政两位主要候选人虽各有强项,但各自的短板也很明显,因此单凭林、张个人的特质、经歷与努力皆不足以决定战局。在所剩不到5个月的竞选期间,「胜负手」必是蓝绿两阵营的总体动员作战,谁先在党务、政务与选务三大领域全面性完成整合与动员,才有可能胜出。

第一,对学官出身的张善政而言,其职涯歷练都在学界、外商以及中央政府,尤其在科技政策、科技产业领域,社会应给予张前院长公允的肯定。然而张担任阁揆期间,已是2016年1月总统大选后至5月候任总统就职前的「看守内阁」阶段;换言之,张前院长没有太多机会行使他的阁揆权能。

此外张前院长对于地方政治生态、地方政府运作并不娴熟。尤其中央层级文官与地方政府文官有其禀赋与组织文化差异,加之地方政治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更需要具有「伟大的沟通者」能力的首长。然而就目前形势观之「接地气」和「沟通者」显是张善政的短板。

虽然张善政和邱奕胜议长已在日前破冰相见;国民党为补偿吕玉玲立委与其夫婿陈万得议员家族并寻求支持,补提名陈万得之子陈韦晔参选平镇议员,但也可能衍生出国民党内部对于党中央破坏游戏规则的不平。张善政能否团结各方全力辅选,还有相当需要补足的空间,也更依赖朱立伦主席的动员整合。

第二,对生涯歷经国会助理、市议员的林智坚市长而言,其党务、选务、政务歷练可谓完整。加上林又是承接同党籍郑文灿市长所交下的棒子,理应在争取民意支持、整合党籍同志,调和政务官、常任文官、民意代表与地方派系等领域更具优势。

林智坚的有利情势实得益于郑文灿所奠下的基础。其一是郑文灿市长执政团队将会全力辅选。其二是桃园市议会党团在党中央确定徵召林智坚后便召开联合记者会表态支持,各家议员候选人也纷纷挂上与林智坚合体的看板。其三则是郑文灿任内善于协调市府与议会关系、派系关系,甚至得到跨党派议员相挺。由此观之,民进党阵营的整合进度显然更为领先。

然而,林智坚选战开局,便受到论文涉及抄袭的质疑,事件真相还有待厘清,但国民党总体动员要拿下桃园的意图也非常明显。选举本就是检视政治人物的时机。林智坚市长自应以审慎负责的态度,在学术的标准下接受各界检视。

另方面,新竹经验不可能完全移植到桃园。新竹市人口约45万人,约等同桃园区或中坜区的人口数;也就是说仅是桃园市一个次级行政区的规模。再者,新竹市虽是科技大城,但科技产业与新竹科学园区的发展是科技部和竹科管理局的权责;长期以来,是竹科的发展带动了新竹市的成长,而非新竹市的发展带动竹科成长。换言之,新竹市政府在新竹科技产业发展中,从来都不是关键的政策与治理角色。

相对之下,桃园市在过去7年期间,在郑文灿市长及市政团队的努力下,从工厂林立的传统制造业城市,蜕变为兼具工业与新经济两大支柱产业的移居城市。截至今年6月桃园市人口已超过226万,较升格前增加21万人,城市人口市民的光荣感也益增。

面对比新竹市人口规模大5倍;土地规模大11倍的桃园;平原与山地、核心区与郊区城乡异质性更大的桃园;产业政策与服务需求更大的桃园;政治环境更为复杂的桃园。林智坚不可能单凭新竹经验与个人特质胜出,林智坚若要胜选,必须、也唯有全面继承郑文灿市长的施政路线与团队战力,才有可能面对来自国民党总动员的挑战,真正承接郑文灿市长所留下的政治资产。

(作者为台湾产经建研社理事长)

#林智坚 #桃园 #张善政 #郑文灿市长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