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上午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为寻求连任参议员的子弟兵佐藤启助讲时遭枪击身亡,得年67岁,与其父安倍晋太郎同寿,此为不幸的巧合。
深具战略观 手腕灵活
然而,异于安倍晋太郎不假天年,与首相职务擦身而过,安倍晋三2006年初任首相,时年52岁,为二战结束后日本最年轻的首相,虽因大肠痼疾,短暂1年即退阵,但2012年带领自民党重返执政,亦是战后首位再登板的首相,前后领政日本近9年,为日本史上任期最长首相。安倍虽未能克竟全功,使日本走出「平成萧条」,兑现「拿回强大的日本」之政治承诺,但此无损其在自民党中的地位。
2021年11月,日本眾议院选后,安倍晋三虽未主持国政,但选后「安倍派」人数仍成长,首次当选的无派阀新进眾议员仍以「安倍派」为首选,派系人数由89人增加至95人,维持眾院选前的派系规模,安倍对此感到满意,在本届眾议院席次自民党整体减少15席的状况下,「安倍派」得以维持原有势力,实属难得,亦巩固安倍前首相的党内影响力,坐稳自民党一哥的地位,俨然是「自公联合内阁」的「大御所」。
安倍主政日本,「俯瞰地球仪外交」显然较「安倍经济学」更为亮眼,此亦使安倍始终在国际政治动见观瞻,卸任后对日本外交及安保政策深具作用,其「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亦是美日同盟有事」的一席话,牵动美、日、中及两岸关系的敏感神经,而「核共享」的倡议,更是冒日本政治的大不韪,直接挑战至今仍受绝大多数日本民意支持的「非核三原则」。
安倍有极佳的政治平衡感,深具战略观,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变动中,扬弃个人主观好恶及意识形态,着眼大局,精准掌握日本国家利益,不仅与美国交好,亦不偏废对中及对俄外交,甚至能与美国宿敌伊朗维持信赖关系。安倍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应是家学渊源,政坛出道之初,在担任外相的安倍晋太郎身边学习,练就无人能出其右的灵活外交手腕。
不单边押注 亲美友中
在「七大工业国组织」(G7)中,安倍应是难得能与美国总统川普建立好交情的盟国领袖,持续深化美日同盟,但在美中对抗中,安倍不单边押注美国,在日、中的歷史问题及现实的海洋利益纠葛下,致力打开因野田内阁「国有化」钓鱼台造成的日中关系逆退。
2018年4月,日中恢復举行中断近8年的日中高层经济对话,同年10月,大陆总理李克强访问日本,出席中日韩峰会。随后,安倍更实现访问北京,重开日中关系中极为重要的「首脑外交」。大陆驻日大使馆以「在任期间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做出贡献」,不愠不火评价安倍。
在日、中关系升温中,安倍并没有冷落在「311震灾」时,送暖日本东北灾民的台湾,藉「九二共识」下两岸关系和解之势,实现《台日渔业协议》、《台日投资保障协议》,更在卸任首相后高调挺台,将日华断交后的「七二年体制」推升至另一层次,使台湾不分朝野、蓝绿珍惜安倍这位老朋友,此亦见安倍在两岸间的平衡之术。
安倍在任时的审时度势的「友中」与卸任后直言不讳的「挺台」,彼此矛盾令人困惑,两者间孰为真实的安倍?但此非日本人惯有的「建前」(场面话)与「本音」(真心话)之别,而是安倍深谙「安倍首相」不是「安倍晋三」之理,须依「身分」、「场所」,言所当言的应对,成熟的政治家应当如是。
蔡英文总统决定全国各级政府机关构及公立学校于7月11日降半旗1天,以感念安倍前首相对台湾的贡献,虽可令人理解,但降半旗之余,蔡总统若视安倍为台湾的真摰友人,应深入体会安倍在外交上的「无我」平衡之术,扬弃党派之私与个人意识形态,师法「安倍外交」,兼顾对美日交往与两岸关系,极大化国家利益。如此亦可建构不随个人好恶决定的台日关系,使台湾与日本的友谊在安倍离世后持续深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