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的片段,一度在媒体上风传。
不知是刻意还是无意,内中刻意遗漏了一个促成这次访问的幕后主角──齐如山先生,就连在电影《梅兰芳》中,也故意将其改名叫「邱如白」的人。
我仗着「母亲给我黑色的眼睛」──犹如我当年寻找被刻意遗忘的张大千先生一样,去寻找齐如山。
文后附录齐如山先生的《我为什么离开大陆》一文,这是他离开大陆前和梅兰芳先生的一番深谈,十分精彩。此文在大陆网上应该查到,不伤时政。
长话短谈,齐如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对《孽海花》的质疑
凡是读过《孽海花》的人,都记得书中赛金花和德军司令瓦德西的艷闻,以及赛金花帮德军採办军粮的故事,然而这是小说,某些情节并不可信,是曾孟朴先生为吸引读者,移花接木,将别人的故事转嫁给赛金花的。
真正给德军採购军粮的另有其人,此人是齐如山──
齐如山出生于公元1875年,19岁时,入同文馆学习德语,以后辍学经商,原因是其尊人痛恨慈禧太后,有嘱谕:一,不许当清政府的官;二,不许当外国人的翻译,无奈之下他只能经商,凭他的才智,几年间积累了相当的家业。
1900年,庚子事起,北京城被八国联军年攻陷,其时齐如山先生25岁,正当风华。因为他懂德语,常和德国人往来,一次他和一位叫梅星的德国军官聊天。梅星是办军需的,当时联军进城,城内大乱,商贾纷纷逃亡,投机者囤积居奇,抬高物价,联军很难买到补给,梅星要齐如山帮忙,採购2、30万斤粮食。不多久齐如山如数办到,并把原价和运费原价告诉了梅星,梅星很感动,问齐如山为何不加码?齐如山回答,因为进价太贵,不忍心再加码,只能以原价相告,梅星听了很感动说:听你说话的气度不像商人。齐如山说:我本非商人,然后把自己的家世和不得意经商的境况告诉了梅星。梅星听后大为感动,说我们初来乍到,人地生疏,燃料和生活用品必须就地採购,就是价钱贵些也无妨,这些开支今后都要向清国政府索赔的,今天的木柴我加倍付钱给你,要说明的,这不是我与你串通作弊,因为在目前市场上就是加倍出钱也买不到。
齐如山在日后的迴忆中,对赛金花也有描述,说赛金花几次碰到他,希望他介绍德军去她的妓院里玩,但几次被他拒绝。有一次,和赛金花等几个人下级军官骑马去逛天坛,赛金花指着周围的景致,对德国军官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占领区!」齐如山在一旁听了极为反感,他认为赛金花没有受过教育,低俗不堪,他描写这一段时,语气颇为不屑。
又有一次在瀛台,齐如山和赛金花在一起,看见一旁的瓦德西正在和士兵说话,赛金花不敢前去搭话,他推断赛金花和瓦德西并没有那么亲近,说《孽海花》中赛金花委身瓦德西的故事,是曾孟朴虚构的。
某次梅星急招齐如山,要他在短期内帮忙採购200石高粱,200石大麦,5千斤胡萝卜,5千斤白菜。齐如山问:「为何要买那么多东西,而且时间又那么紧迫?」
梅星暗示近期军队要西开,齐如山闻说,赶紧把此事通过父亲的朋友转告给李鸿章,让李鸿章在外交谈判时有所准备。李鸿章得知联军有西开的意图后,就以娘子关和紫荆关置有清军重兵,陈述以上两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天险,就是洋兵有重武器,也要付出重大代价,为此恫吓住了瓦德西,阻止了一次军事衝突。
赛金花手下有个叫刘海三的,人称刘三,是个厨师,曾经跟随洪钧到过德国,会说几句粗俗的德语。他利用赛二爷(民间对赛金花的称呼)的名义,引领德国兵到处敲诈勒索残害同胞,由于作恶太多,被科知府逮捕(所谓「科知府」是联军惩办罪犯的机构,为首的叫科德斯,是德国人)。赛金花为了救刘三,央求齐如山到「科知府」去找科德斯,释放刘三,并叮嘱不要说是赛金花托他的。齐如山见到科德斯,问了关于刘三的案情,科德斯知道是赛金花托他来说情的,一口回绝,不久刘三被科德斯枪毙。
(作者为旅澳华人作家)
【未完待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