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当前的国际局势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随便一颗火星就点燃了世界大战。这种说法可说对,也不对。对的是俄乌战争已经转入持久战,短期恐怕看不到终战,在美国主导之下,全球俨然成了民主、威权两大阵营的对抗。不对的是,儘管全球看似两大阵营在对抗,但美中仍不断进行对话与沟通,希望为紧张关系加装「护栏」。
陆提出四份清单 转守为攻
以最近为例,从6月10日以来,美中高层不断进行会晤,预期7月底美国总统拜登和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再次进行视讯对话,那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美中高层就进行了6次的对话。美中高层这么积极的对话,当然是为了避免竞争失控,造成国际局势大混乱,进而可能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美国前国防部官员,现在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CSIS)担任国际安全项目主任的希克斯曾比较一战和二战的因果,认为「『一战』属于考虑不周,不慎陷入本可以避免的衝突。『二战』的教训则是教我们在发觉侵略的迹象时应如何去理解。而且在战争中,你无法一直採取守势」,乌克兰战争一旦长期化,世界大战风险随之升高,战争拖越久风险就越大。
美中似有所警觉,从近来几次高层积极对话,可看出两国为合作而採取的攻势作为。儘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对中国政策的演说中强调大陆是「国际秩序所面临最严重的长期挑战」,但他也表示美国并不想跟大陆发生「新冷战」。布林肯还揭橥对大陆三大战略:投资、结盟与竞争。一般认为,未来美中关系重点仍围绕在「竞争」。
很多战略家都认定,美中新旧强权陷入修昔底德陷阱而不能自拔,但双方也都体认,现阶段合作比竞争来得更紧迫,暂时不想因过度竞争而导致全球不安。过去1个月,大陆国防部长魏凤和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香格里拉会议」举行会谈;接着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利文在卢森堡会晤;大陆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负责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叶伦举行视讯通话;中共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密利进行视频通话。
赖清德赴日吊唁 适得其反
尤其大陆外长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会晤,长达5个小时,復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就认为,美方说加装「护栏」的终极目的是避免中美之间发生武装衝突,这是一个底线。「在此基础上,双方寻求一些合作来改善已经非常紧张的关系,这些可能的合作既要符合美国利益,也要有利于中美两国关系」。更值得注意的是,大陆转守为攻,主动向美方提出「四份清单」,要求美纠正错误对中政策和言行的清单、中方关切的重点个案清单、中方重点关切的涉中法案清单、中美8个领域合作清单,中方希望美方切实认真对待。
其中,前两份清单是去年7月,大陆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雪蔓会谈时,中方向美方提出的。在此基础上,这次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要求,新增了后两份清单。大陆反被动为主动,被认为是反映出中国对美外交风格的变化,中国开始用美国习惯使用的方式同美国打交道。这也可以看出,美中之间是高度依赖的,如果两国的合作越多、越顺畅,拜登政府自己就越会察觉,和中国搞竞争、对抗反而对美国不利。
在美中不断加装「护栏」之时,台湾似乎矇着眼睛假装看不见。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去世,台湾降半旗还不够,副总统赖清德还亲赴日本吊唁,台日关系友好,「里有殡」不是不可以,但这种「突击式外交」不会为外交扩展空间,反倒是给日中关系找麻烦,尤其过度夸张安倍卸任后友台言行,却忽略他任内亲中的表现,为民粹反中加油添醋,就大可不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