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王毅和布林肯完成5小时的坦诚和建设性的会议后,美国之音发出一个消息,指出拜登和习近平可能在7月25日再次举行高峰会,似乎展现两国关系呈现一个积极的态势。 然而,7月18日路透社引用《金融时报》的一篇独家报导援引6名消息人士的话称,联邦眾议院议长裴洛西将在今年8月访问台湾。 这无疑衝击了中国的底线,所以次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警告称,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採取坚决有力措施,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必须完全由美方负责。7月20日拜登公开宣布将在月底前与习近平直接对话。为什么美国会在不到十天内发出截然不同的讯号,是民主党内部分歧的公开化?还是演双簧?美国到底意欲何为?事态又将如何演变?

要想理性的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回顾拜登执政后中美的根本分歧与共识。今天美国两党精英都已经将中国视为从思想和价值观层面,金融和经济层面、军事层面,和高科技层面的最大挑战者和威胁者。然而,从川普政权到拜登政权美方用尽了各种手段,不但没有令中国屈服,反而中国在各领域,特别是军事和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令美国更为不安。所以这个根本矛盾在短期内不可能解决,除非美国愿意改变态度接受中国所提出的「彼此尊重,和平发展,互利共赢」。

但是近4年的博弈,美方确认到必须管控危机,在筹组防中统一战缐,不断挤压中国利益的各种措施下,避免发生不可控的大规模战争,因为那将加速美国的衰退。而中国方面也终于抛弃了不切实际的拥抱并融入西方所创造的国际秩序的幻想,认识到激烈竞争的现实,也接受了管控衝突的重要性。

事实上两国都需要买时间,美国需要时间巩固它的防中统一战缐,建立区域军事同盟,将日韩放在遏制中国的最前线,同时加速高科技和军事领域与中国的脱鉤,并重振美国经济。而中国也需要时间加速新锐尖端军事装备形成战斗力,和在高科技领域的急速追赶。 所以,双方都有意愿管控局面,这就必须清晰的了解并尊重彼此的红线。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个月中美高层官员的互动频繁。公开报导显示,今年6月10日,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同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9届香格里拉对话会期间举行会谈;3天后的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卢森堡举行会晤;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应约与美财政部长叶伦举行视频通话;紧接着,7月7日中央军委委员、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李作成应约与美军参联会主席密利进行视频通话,7月9日王毅和布林肯的5小时会谈,之后美方放出信息拜登将和习近平会谈。预期峰会将宣布一些重要成果,从拜登的需要看,希望这些成果会改善他在美国人民心中的低迷支持度。

留给拜登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在今后3个多月有具体成就,否则民主党失去期中大选在参眾两院的控制权,他就提前跛脚,难以有所作为了。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通货膨胀,所以在经济和贸易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然而需要中国的合作就不能在触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做出中国不能忍受的挑战。

这时候突然有人向媒体放话,裴洛西将于8月访台,这将严重衝击拜习会的前景,所以20日拜登公开声称美国国防部官员认为在这个节骨眼,裴洛西访问台湾是不智的。

做为美国仅次于副总统的候补总统继任人的众院议长的出访行为无可置疑的具有美国官方色彩,因此中国强烈的指责如果成行,就违反了美国的「一中」承诺,也必将遭受中国强烈的反制。当然,这也非史无前例,1997年民主党的柯林顿任总统时期,当时的共和党籍的眾院议长Gingrich在访问大陆与江泽民见面时曾当面告诉江泽民如果中国侵犯台湾美国将会军事干涉,之后又访问台湾3小时跟李登辉当面表态。当时正值台海危机时刻,为了稳定局势,不排除Gingrich和柯林顿演双簧,一方面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又给柯林顿一个无法掌控共和党议员的藉口,避免进一步衝击美中关系。

但是,这个藉口无法施用在裴洛西身上,因为她是民主党人,有义务支持民主党总统的外交政策。不排除这是美国当局释放一个气球,试探中国的反应,也可以向中国大陆显示美国内部亲台的强大力量,希望中国更珍惜拜习会的来之不易。 裴洛西已经82岁了,她一向对中国不友善,但是她所代表的是华尔街金融财团的利益,她在这个时候放出这个访台消息,最大的可能就是增加拜习会美方的筹码。但是在今天美中实力迅速朝中国有利方向发展的大形势下,这些小聪明都是歴史大进程下无足轻重的小插曲,它改变不了大势。

海峡现况最多可以维持5到10年,台湾人民需要利用这最后的时间增进两岸的理解和善意,和平解决分歧,这才是正途。

(作者为中美论譠社社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国 #美国 #拜登 #裴洛西 #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