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过去20年少子化的大趋势,今年4月立法院通过、5月施行的《私立高级中等以上学校退场条例》将使得大部分现存私立大学于未来10年内陆续退场。光是今年上半年,已有4家私大宣布停招或停办。据国发会推估,如果民眾优先考虑公立大学的想法不变,10年后恐怕只有2.4万个学生会选读私立大学,换算下来仅能支撑5到6所私立大学。在这法案研拟讨论过程中,政府独重「学生受教权益的维护」及「倒闭后校产的清算程序」,但对这个即将来临的私大倒闭海啸及其引发的社会衝击和问题,包括如何帮助幸存私大健全发展及辅导遭解雇教职员持续就业,则似不闻不问,并无进一步的着墨与规划。
台湾的私立大学的教学研究品质比之公立大学略逊一筹,乃因后者从政府拿到的经费比前者多出许多。再加上政府以维护学生权益为名,订立学费上限,使得私立大学无法採用「经由高品质争取高收费」的经营模式,而不得不走入「因为低收费所以低品质」的负面螺旋。建校于1980年以前的老牌私立大学,因为歷史比较悠久经营比较有口碑,在未来10年的淘汰竞争中存活率较高。至于那些于「广设大学」政策实施后才成立或升格之私大,则一路走来荆棘载途、颠簸不平。然而,即便在如此困顿艰难的经营环境下,仍有一些私立科技大学为国作育人才无数、办学绩效可圈可点。不对这些科大施予援手、任其自生自灭,不但不符公平正义原则,更是浪费辛苦累积的社会资源!
少子化,加上中美贸易战后台商回流、国际公司扩大对台投资,以及Covid造成高科技产业一枝独秀吸引人才,使得台湾各制造业,尤其是非半导体相关的产业,都面临史无前例的大缺工潮。行政院主计总处今年1月公布的「事业人力雇用状况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台湾制造业缺工11.9万人,包括资通讯、智慧机械、汽车、电子等核心战略产业,其中尤以中阶技术人力的缺工最严重。易言之,传统以移民工填补蓝领劳工缺口的作法,随着台湾产业的转型升级逐渐变得不可行。台湾下个世代制造业所需的劳工,不论是本国或外国籍,都需受过扎实的基础工程教育,才能快速因应瞬息万变的产业演进,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
上述两个问题—如何帮助办学有成的私大继续存活,及如何填补制造业中阶人才的缺口—事实上可由以下方案一併解决:鼓励大型企业或制造业入主私立科技大学。
中信集团入主兴国管理学院,与敏实集团入主大华科大为两个已知案例,前者尤其成绩斐然。具体来说,公司对大学的竞争力可以有以下四大助力: 一、公司将每年招募新进员工与训练新进和既有员工的预算注入大学,作为招引优秀新生的奖学金及犒赏教研绩效突出老师的奖励。这些资金提供可以与公立大学在教研品质一争长短的竞争条件。二、公司大量提供在学生长期实习、毕业生全时工作的机会,这样的就业前景对大学招募本国或外国新生的吸引力应有相当大的增益。三、公司主动参与大学科系所规划与课程内容设计,甚至提供相关工程制造设备,以确保教学内容涵盖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工程实务的细节及足够的实作操练经验。这样训练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后,较能快速上手尽早成为即战力。四、公司有计画性地从已实际建厂的国家大量引进外籍生源,以培养未来返回母国协助经营厂务的储备干部。
在商言商,公司入主私立大学的目的并非纯做公益,而是培养可稳定提供品质可期的中阶人才来源。首先,因为政府强制将清算后的私大校产归公,大大降低取得私立大学经营权的门槛。其次,就投资效益来说,以一家10000名员工的制造业公司为例,年离职率至少在10%以上,其中至少一半是中阶人才,所以这家公司每年需晋用至少500名中阶新员工。假设招募及训练每名新员工至进入状况所需的费用为20万元 (约年薪的1/3),则这家公司每年需花费1亿元于填补中阶人才的流失。若将这笔经费及相关公司资源投入北部某一110年度收入为4.04亿 (0.98亿来自政府补助),有3500名学生的科技大学,对其根本体质及招生号召力将有明显的正面助益。假设经重整转型后,这家私大每年毕业1250名学生,且其母公司成功雇用其中的40%,则此公司不但因而取得量体庞大(500)的稳定人才流,且其素质应在水准以上,因为这些人才的学业养成训练较为贴近公司实战需求,且从长期学校成绩可确认其人格特质、技术能力及工作态度较符合公司文化。
为促进制造业与私立科大的结合,政府应剑及履及地作以下三件事:
第一,密集访谈两造,取得他们对结盟的看法和考量、积极媒合沟通、协调其间差异进而修订相关法规予以配合。其次,政府应协助制造业者入主私立科大后的科系课程设计,以在业界需求训练与大学学术教育之间取得平衡。最后,订立明确有感的财务奖助方案,以鼓励制造业集团大力投入私立科大的经营,从而一次解决制造业大幅缺工与少子化私大倒闭的两大危机。(作者为清大资工系合聘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