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结束在台湾歷史性访问,实现了对民主的承诺:重申台湾的安全,及所有民主政体必须受到尊重。我们诚挚欢迎与感谢裴洛西的坚定支持与信念,但在现实面,面对这次访问产生的实质效应,台湾人民必须概括承受台海新形势的严酷挑战与威胁。
风险与代价由台湾承受
海面上有航空母舰打击群全程警戒,空中有战斗机群护航,全球超过50万人在网路追踪美空军专机行踪,裴洛西2日从马来西亚起飞,刻意绕过南海经菲律宾海飞抵台北,凸显了这是一次非比寻常的「国会代表团」出访,充满了风险与危险。事后更证明美国主流学界的关切与警告并非无的放矢,国会外交可能失控变成危机,更使原本就脆弱的两岸现状摇摇欲坠,这也是当前台湾安全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裴洛西是美国第三号政治领袖,浓厚「反中」政治色彩,曾于天安门广场拉起「献给为中国民主事业牺牲之烈士」布条;再加上美中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低点,中共怀疑美国掏空模糊一中政策,企图「以台制华」,裴洛西访台被中共视为「公然进行政治挑衅」,大陆领导人习近平日前在第五次对话中告诉美国总统拜登「玩火必自焚」,都是在警告美方不要一意孤行。
但裴洛西仍高调搭乘空军专机访问台湾,并进行一系列公开活动,包括拜会立法院与蔡英文总统、参观景美人权园区等。她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我为何率领国会代表团访台」,强调访问并不与长期奉行的「一中政策」相抵触。以维持美中关系稳定为优先考量的拜登政府,最初有意劝阻,看到裴洛西心意已决,加上国内反中政治氛围,也只能全面力挺裴洛西,整个事件终于演变成更激烈的美中对抗。
虽然国会及行政部门支持裴洛西的决定,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外交事务》等主流媒体与刊物分别刊登「裴洛西的台湾访问过于危险」、「裴洛西不明智访问台湾的损害必须予以管控」、「裴洛西想在台湾做什么?」等专文或社论,质疑裴洛西展现了个人理念及对台湾的支持,甚至在歷史上留名,而罔顾可能的风险远超过象徵性成果。
裴洛西率领的代表团安然离开台湾,并没有发生任何安全问题,大陆的警告表面看来又是一颗「空包弹」,但访问的结束只是真正风暴的开始。中国大陆或许目前无意开启战端,也没有能力直接挑战、抗衡美国,但面对台湾仍是占有优势,前所未有的反制措施无论规模与强度已超过1995、1996年的第三次台海危机,而一切风险与代价都将由台湾承受。
两岸缺乏沟通对话机制
中共军方宣布,自4日起在台湾北部、东北部、西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6个周边海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不但早已超越台海中线,高雄外海的演训区域离陆地不到20公里。这些演习尚不构成军事封锁,但台湾对外交通与连结必然受到影响,桃园机场已宣布这两天取消72航班,如未来演习「常态化」等同中共全面升高武力恫吓,将衝击台湾安全,维持多年的台海现状面对空前威胁,国际观察家所称第四次台海危机一触即发绝非夸大之词。除了军事行动,外交抗议及贸易措施也同步进行,是充分谋画后的全面性报復。
裴洛西来访,台湾身为当事地主国既无主导权,也没发言权,更看不到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评估,只是观望美国态度行事。而美中经过多领域、多层次的沟通,双方在第5次拜习对话建立了维持、深化沟通管道、有效控管分歧等共识。在此背景下,大陆仅适度表态,裴洛西也强调是在「一中」前提下访问台湾,双方都为对方保留余地。
裴洛西结束访问,美中紧张对立可望舒缓,部分要归功于双方的沟通管道畅通与管控分歧。反观两岸缺乏沟通、对话机制,未来要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