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6月失业率稍微下滑至5.5%,较5月略有下滑,但对比疫情前长期落在5%上下,仍居高不下。尤其16至24岁年轻族群城镇失业率连续8个月向上攀升,6月更写下歷史新高19.3%,对比邻近的日本与韩国,大约为3.8%与7.3%,美国及欧元区稍高,也不过8.1%与13.1%,大陆青年失业问题不容小覷。

失业率攀升 透出警讯

这是很大的警讯,尤其是对大陆这种长期致力于社会稳定的国家来说,年轻人求职无门、缺乏就业管道,因而选择消极以对,甚至离开就业市场,将衍生非常大的社会与经济问题。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欧洲青年失业率动辄20%以上,足足花了10年时间才让年轻人就业恢復正常水准,经济也才出现明显起色。对大陆而言,持续走高的青年失业率,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大陆年轻世代近年来从「佛系」、「内卷」,到现在的「躺平」、「摆烂」,瀰漫着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氛围。与其拚死拚活换取微薄代价,不如对工作或生活妥协,轻松过日子。这寓含的是一种社会文化变迁,也可能是对现实世界的无声抗议,更可能是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的无力感作祟。但不管是哪一种,背后暴露出来的,恐怕不是现代年轻人乐观豁达的一面,而是对未来的茫然与焦虑。在这样的氛围下,日趋严重的年轻人失业问题,无疑都让上述现象,更为雪上加霜。

年轻人失业率节节攀升,除了与疫情反覆、政策动态清零、整体经济环境转差有关外,政府对新兴网路平台与科技新创业者的加强监管与整顿改革,也是重要因素。过去这十几年来,随着新兴科技与网路平台的崛起,不仅带动大陆新创环境蓬勃发展,也提供大量年轻人就业机会。特别是这些科技新创业者,往往能够提供比传统企业更为优渥的工作条件,如更具弹性的工时、不输国企的薪资待遇、更为自在的工作环境等,都让年轻人趋之若鹜。

新创找出路 回归市场

只是好景不常,自去年开始北京一系列加强监管作为,加上经济逆风强烈吹拂,新创环境急速冷却,年轻人就业市场受到大幅衝击。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擘,近期一连串裁员举动,就是鲜明例证。麻烦的不只如此,最近大陆知名新创数据服务商IT桔子公布上半年新创募资情况,罕见出现连两季腰斩、上半年衰退42.6%。情势之恶劣,直逼两年前疫情刚发生初期状况。这也代表着,接下来大陆年轻人要面对的职场挑战,势必会更为严峻。

对此,北京须严肃以对。箇中原因,不难理解。年轻人代表的是未来重要资产与潜在生产力,而新创企业则是很多产业技术与场域应用的先驱者,背后也紧繫着民营经济的活力。值此经济逆风吹拂当下,若大陆想要持续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甚至蓄积未来经济成长动能,显然不能只顾着中大企业或国企,还是得帮这些年轻人与新创想想办法,多挹注一点政策资源到这些族群上面。

实际做法上,除了针对新创或年轻人,强化现有的资金补助或减税等措施外,更重要的可能是透过内部制度调整与改变,用市场机制来解决问题。譬如,在对新兴科技或网路平台的加强监管方面,如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或许可以考虑适度地松绑,让新创企业可以重新发挥自己优势。这不只对新创有好处,对年轻人就业也是一大帮助。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的失业问题,在整体大环境不佳下,则是可以考虑提供更多的职场进修机会,充实自身的学能。此一作法,不仅可直接降低年轻人失业率,同时也可让年轻人为下一波景气多头的到来,预做准备。俗语说的好,直接给鱼不如给钓竿。想要帮年轻人及新创找出路,回归市场机制,可能还是最好的方法。

#年轻人 #新创 #大陆 #问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