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战于民42年(1953)7月27日结束后,彭德怀于民43年(1954)出任大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他任内的民47年(1958)8月23日,解放军炮轰金门,是为着名的台海823炮战,彭德怀也是主要支持者之一。
金门823炮战发生的背景,一因是年(1958)春中共总路线和大跃进的口号,已响遍大陆各地,同年5月,中共八届二中会议也肯定了「大跃进」的方针,要工农生产超英赶美,震惊世界的炮战若能一举击垮金门,无异给大陆伟大的三面红旗运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祭旗祝贺。不意金门的防务,在国民政府陆、海、空三军英勇护卫及美国在中(中华民国)美防御条约的协防下,解放军并未占到便宜,金门与马祖两岛屹立如故,乃转而专心搞三面红旗运动去了。
823炮战后的民48年(1959)7月14日,中共在江西庐山召开当年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检讨近期工作成效,彭德怀写了一份「万言书」给毛泽东。这份「万言书」,字数不少,就不抄录了。大致说来,彭德怀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地位不低了,但他信中的语气,还是相当温和婉转,极有温、良、恭、俭、让的样子。他书中首先肯定民47年(1958)「大跃进」的方针是正确的,但接着指出了「大跃进」的问题:「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
彭德怀续说:「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专案,这是一个缺点」,「1959年(指跃进了一年以后)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最后彭指出:「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
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毛先生把彭的这份「万言书」印发给出席人员研阅后,得到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及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等的支持,支持的意思是可否暂时不要大跃进了;张闻天甚至作了3个小时的发言,用了更精确的理论和资料批评大跃进、人民公社是左倾错误,主张发扬党内民主,支持彭德怀。
结果,或不该写这封信吧,这封「万言书」被认为是反对三面红旗,亦即反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彭德怀被定名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之首,接着撤销了国防部长等职务,其职务由林彪接任;旋指定移居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民54年(1965) 彭67岁时被下放,任命为成都西南「第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毛泽东说:「第一线是沿海,包钢到兰州这一条线是第二线,西南是第三线。)。下放不过一年多,民55年(1966)12月,北京地质学院造反派王大宾等红卫兵,在江青的授意下,前往四川成都,把彭德怀强行绑架后,乘坐火车押回北京关押。
民56年(1967)7月9日,韩爱晶(文革五大学生领袖之一)在康生和陈伯达的支持下,强行对彭德怀逼供和殴打,声称「审斗会」,要「刺刀见红」,要彭德怀交待「你为什么在庐山会议上写信反对『三面红旗』?」「你为什么反对毛主席?」彭德怀被「打翻在地」7次,前额受伤出血,第五和第十肋骨骨折;李钟奇(解放军少将,曾被彭批评)还当眾打彭德怀耳光。民63年(1974)9月,彭德怀因直肠癌,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去世前他希望见离异的妻子浦安修一面,但当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进行劳动改造的浦安修拒绝见他。至10月时,陷昏迷状态,于民63年(1974)11月29日逝于北京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享年76岁。
当彭德怀下放到成都任第三线副主任的时候,当地一位93岁老者马识途先生,诗赠彭德怀七律一首:
彭大将军谁復识,灯前白髮老衰翁。
为民请命千秋范,立马横刀百代功。
皎皎易污随处是,峣峣必折古今同。
任他朔北霜风劲,岂撼长城铁甲松。
段德昌和彭德怀,或许是那个时代许多有志青年的缩影,故事感人,令人心中有戚戚然。在那个时代,当然还有许多不同派别、不同立场,类似的或相反的故事,实不胜其述说也;浪花并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亦似未转头而空,近世多少事,仍待回顾中!
(作者为前中科院第二所资深研究员)
【未完待续,朱伟岳专栏每周日刊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