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季到来,许多参选人开始养侧翼,甚至平时可能就在养,已是公开的秘密,但陈时中却别出心裁,与眾不同,这次他养的不是侧翼,而是「厕」翼。

周六,陈时中阵营推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免治马桶政见大片,片中陈时中向经典韩国电影《熔炉》致敬,亲身演出电影中变态校长角色,一颗头从厕所顶端浮出来,亲睹四叉猫行隐私之事(大便)的画面。

广告一出劣评如潮,被批为不具性别平权意识,甚至带头性骚扰。广告虽紧急撤下,但伤害却已造成。从一向政治新闻较淡的周六,PTT八卦与政黑两版却几乎被免治马桶争议洗版,网友热烈讨论嘲笑,就可见一斑。

针对厕所,参选人能不能谈创新政策?当然能!但前提是对于「上厕所」这个再常见不过的行为,其背后的心理机制要有了解。有人看过网红或艺人,在厕所裤子脱掉,拍照或录影上传社群网站,或拍成戏剧的吗?几乎没有,有的话多半也与校园霸凌甚至性骚扰有关。

这就说明了上厕所是一个私领域行为,不适合拿来拍出来,更不适合开玩笑,更更更不适合拍出偷窥画面!有多少女性遇过或者担心上厕所时被偷窥,甚至偷拍?即使是同性,大多数人也不乐见被这样对待,既然如此还选择拍出来,自以为幽默风趣,实际上得到的却是「自取其辱」的效果。

陈时中团队近日搞出的争议,又何止这一件?陈时中担任指挥官两年多,早已因3+11、疫苗採购、疑似护航高端、缺快筛等事件,争议不少。但其「厕」翼却制造出不少新争议,比方说去gaybar疑似被舔耳、制作粉红西装立牌出席妇女活动、唱客家歌曲同时说自己外婆是客家人等等,哪个在网路上得到的是佳评?除了gaybar脸书贴文得到同志这个本来就普遍支持陈时中的群体大量按讚之外,扣分的远比加分的多。

选举当然是一门包装的技术,但任何的包装都不该只考虑创意,背后还要有策略。要考虑参选人本身的特质、过往的履歷,以及所属政党的特性。亲民搞笑秀基本上只适用于具有「执政党仇恨值高,支持度低」、「参选人非执政党出身」、「参选人是素人,未曾掌大权」等特质的参选人,比方2014的柯文哲与2018的韩国瑜,都完美符合这个特质。

2022的陈时中却与柯文哲韩国瑜完全不同,过去两年多他的曝光率比蔡总统还高,这场选举基本上近似于他的「连任选举」了,是对过去政绩的检验,甚至是信任投票的高度。

陈时中的「厕」翼不思包装他的政绩,解释他施政的争议,却把他当成素人搞,试图包装可爱形象。然而企划内容却是作一些看上去像是「他被gay性骚扰」或是「他性骚扰一个正在上厕所的gay」的行为,低级多于可爱,怎可能获得好评?

近来无论哪一家民调,都显示陈时中的仇恨值至少38.7%。上一次民进党夺得台北市长之位,是1994年的阿扁,靠蓝营分裂当选,但当年阿扁是年轻活力改革揭弊的形象,其仇恨值要比2022的陈时中小多了。陈时中如果不正面面对他指挥官两年多各项施政争议,解除台北市民疑虑,寄望靠反民进党势力分裂而当选,这就未免太藐视台北人的智商了。

陈时中真正需要的是诚实,是勇敢面对解释施政争议。不三不四的「厕」翼,只是让陈时中成为政治笑话罢了。(作者为网路媒体工作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陈时中 #争议 #参选人 #选举 #性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