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2艘导弹巡洋舰日前通过台海,拜登政府9月2日宣布11亿美元对台军售,国会即将审理「台湾政策法」,似乎显示在中共大规模实弹军演后,美国以具体行动支持台湾安全,也因此创造了台湾的想像空间。同时,追踪全球衝突的「国际危机组织」宣布8月分台海安全恶化,紧张情势飙升,代表了台海危机已非外交手段可以化解,若台湾当局依然迷信象徵主义,只会把台湾带向战争边缘。

捍卫台海中线 风险升高

解放军在台海进行「围岛锁台」实弹联合军演,台海中线消失,中共可选定时间、地点在台湾周边海域演习的「新常态」俨然形成。中共同时展现军力投射能力超越第一岛链,进入西太平洋,剑指美国、日本不要介入台湾问题,从军事角度评估,伤害已经造成,在短时期内台海均势要回復到裴洛西访台前已不可能。

导弹巡洋舰「昌赛勒斯维号」及「安提坦号」通过台海,美方强调这是计画已久的行动,迴避台海中线问题,力图降低中共军演的严重后果,并彰显台海现状未变及美国不接受新常态,但在现实面上,中共军机、军舰超越台海中线已经例行化、正常化,美国军舰一、两个月一次穿越台海除了象徵意义与宣示作用,已无法改变事实。

而美国在2日宣布的11亿美元对台军售虽然是号称拜登政府就任以来最大军售案,但AIM-9X响尾蛇飞弹、AGM-84L-1鱼叉反舰飞弹及长程预警雷达后勤支援服务都是既有项目,证明了拜登政府无意以提升对台军售刺激中共。

而部分台湾及美方人士却乐观解读,一次2艘美国巡洋舰穿越台海前所未有,美国对台军售展现对台湾安全承诺,而共军只能在旁监控或抗议,根本是个「纸老虎」;外交部长吴钊燮扬言,「台海中线就是维持台海现状的象徵」,必须捍卫台海现状及台海中线的权威。但无论美方及台湾专家都警告,台湾很难在不升高危险局面下保卫中线,在短期内企图将中共推回中线另一端必须要面对失败的风险。

在当前台海紧张严峻之刻,虽然蔡政府官员言必称美台理念一致,但实际上两国决策官员的思维与目标仍有相当落差,步调也不一致,狭隘的「联美抗中」、「抗中保台」思维仍主导了民进党外交决策,而美国则必须在美中战略竞争大架构之下,採取两手策略,以不刺激、挑衅中共为原则,加强美台实质关系,协助强化台湾防御能力。

应变中共8月初的联合军事行动,美国并未加派军力应变,却是请国会暂缓审议「台湾政策法」,避免台海紧张情势火上加油,反观我外交部对「台湾政策法」却寄予很高期望,标示为「旗舰型挺台法案」。

多数外交资源 独厚美国

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吉与中国问题专家库伯就联名发表「正确处理台湾政策法」专文警告,部分条文虽然具有高度象徵意义,但可能会有反作用,反而加速引爆原本要吓阻的中共军事行动,如定位台湾为「主要非北约盟邦」、给予台湾事实外交承认、美国驻台代表任命需要参院同意等步骤是非必要的。

民进党当局必须务实体认台海安全已回不去,应专注台海危机导致的新形势,掌握美国各界呼吁应调整对台支持的契机,同时记取俄乌战争的教训,要求美方加速运交关键武器装备及弹药,同时强化双边在军事及经济领域的实质合作。

民进党执政将大多数外交资源投入对美关系,却是象徵主义挂帅,与国会议员及卸任官员的关系远超过行政部门官员,热烈欢迎裴洛西访问带来的是安全威胁;一位参议员强销,就可搞定24架波音787客机採购订单;前国务卿蓬佩奥本月将再度来访,「自嗨式」的美国应外交承认台湾是主权国家论调又将蔚为风潮。

拜登政府支持台湾安全的承诺不容怀疑,但是否会军事介入则是另一个议题,台湾安全终究要靠自己,在民进党无能处理之下,只能继续沦为美中博弈筹码,命运由美中战略竞争决定。

#美国 #象徵 #台湾 #台海中线 #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