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疫情即将结束,大陆领导人恢復外访,20大后各项国际交流可望逐步恢復,台湾也研议放松边境管制,商务旅行将优先復原。两岸民间交流因疫情而隔绝近3年,可望重新开放。两岸社会关系基础深厚,但近年因疫情与政治分歧,相互的好感逐渐流失,两岸官方应及早做好重启交流的准备,以免扩大交流反而制造对抗与敌意。
期待两岸春暖花开
应该从陆委会做起,2021年2月23日邱太三在接任陆委会主委时表示,「后疫情时代,两岸交流势必要恢復,这段期间也有很多对两岸未来能春暖花开的期待,自己会秉持这个期许竭尽全力」,「春暖花开」成为人们对邱太三的期待。
但是,过去一年半以来,两岸不但未春暖花开,反而充斥口水叫骂声,邱太三同场致词中所说:「政府跟陆委会对中国大陆从没有恶意,各项措施的推动都是务实,并能够增进两岸交流正向效益,期待双方未来能务实面对,在正面效应前提下积极推动」,这句话显得讽刺。
邱太三9月7日以视讯方式向美国智库发表演讲,针对缓和当前台海情势提出了4点意见:一是认为大陆「恃强而自负无法服人」;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应成为两岸风险管控的主要关切;三是敦促北京务实沟通降低两岸间的误解与误判,避免台海局势陷入失控危机;四是台海的安全攸关各方利益,台湾战略的重要性,植基于民主制度与价值。他并强调,「我们不接受任何『解决台湾、侵犯主权』的所谓政治方略或制度安排」。
这四项交往原则,听起来并没有缓和台海情势的打算,主要是一开始那句「恃强而自负无法服人」,颇有「先下手为强」的味道,等于先打大陆一巴掌,听在大陆耳中想必极不舒服,这不是善意的姿态。
难怪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回应,这4点意见实际上是「极力掩饰『民进党当局』依美谋独、抗中保台导致台湾形势紧张的事实,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摆出缓和的姿态来甩锅大陆、欺骗世人」。朱凤莲更明白的指出,大陆一贯主张通过平等协商实现「和平统一」,而体现「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就是两岸相互尊重的政治基础。「民进党当局」否定「九二共识」就是「一手关闭了两岸平等协商的大门」,说明他们「根本没有缓解两岸紧张形势、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政治分歧的诚意」。
创造两岸互利共荣
这几年来大陆始终坚持透过「融合发展」迈向「和平统一」,希望两岸经由「平等协商」实现和平统一。只是,民进党人一听到「统一」立即竖起「抗中牌」,两岸别说协商,连正常交流都无法达成,这是两岸关系陷入僵持的主因,谁来担任陆委会主委,都无法打破这种僵持的格局,更别说回到马英九时代两岸和平共融的状态,致使两岸长期累积的善意不断流失。
前副总统吕秀莲在接受中国时报访问时,认为美国《台湾政策法》,原本是台湾的和平红利,但美、中陷入对抗漩涡,她担忧和平红利恐变成战争「黑天鹅」,更糟的是,人民开始担心「台湾是否失去主导性」?民进党恃美而骄、肆意反中,更在美国的保护下,极大化「国家安全」的定义与范围,把内部制衡与反对力量一律视为安全威胁加以打击,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巩固政权,保护自己的政治利益,台湾累积30年的民主成果迅速流失。
「和平」是两岸关系最高价值,也是台湾的主流声音。两岸「和平往来」是主流民意,「抗中保台」只是民进党的选举策略。民进党擅用中国崛起、中共严防顏色革命、美中衝突激化、国人向往自由民主生活的复杂情势,多次赢得选战。超过6年的「类威权」统治,并未改变台湾向往和平、中华民族互利共荣的社会结构。民进党政府应及早体认民意现实做出调整,否则2024将遭民意浪潮吞噬。陆委会舍弃口水战是改变的开始,若两岸对话不再刺耳,两岸民间交流的扩大,才能带动两岸关系的改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