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当大陆十一国庆节遇上重阳节,出游的C位项目自然少不了登高。
这不,深圳青年武莹和台湾青年觉嘉绮、纪伟祥早已按捺不住,携手开启了一场登高望远之旅。两岸青年登上深圳「八景之一」莲花山,赏秋观景、品味美食、共话民俗,感受不一样的重阳之秋,好不热闹。
●两岸青年携手登高望远,共庆佳节话机遇
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两岸都保留着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深圳青年武莹介绍,「登高是广东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之一。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广州番禺人,他们将登高看做是一种免灾避祸的活动,很多人在重阳节前夜就会开始登山,并准备帐篷露营,等待观赏第二天的日出。当然在深圳,也有不少热衷于登山露营的人,重阳节临近,还有更多人加入登山队伍中」。
相似的重阳习俗让两岸青年彼此亲近,关于未来的展望也让青年们碰撞出许多思维火花。2019年,台湾青年纪伟祥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深圳打拚创业,其原因之一就是看好深圳的经商环境,「深圳是一座奋斗的城市,来到深圳就是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对于台湾青年来说,现在深圳也有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条件,所以我和很多台湾青年也乐意持续在深圳办企业、做企业」。
目前仍在读大学的台湾青年觉嘉绮也是活力满满,做好了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我早就计划好了,要好好享受大学时光,努力学习尝试考研,毕业后像伟祥一样的台湾青年看齐,争取自己创业」。
两岸青年边聊边走,一路赏秋观景,携手登上莲花山顶俯瞰深圳城市风貌。未来,他们将在这里谱写更多奋斗的「青春之歌」。
●从风筝、敬老中体味两岸重阳内涵,彰显共同文化特质
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再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味蕾享受,才是这个重阳最惬意的打开方式。
放风筝、品美食、听音乐……在莲花山下风筝广场,两岸青年畅聊民俗分享趣事,话匣子打开了就关不上。「小时候,重阳节最期待的就是放风筝。俗话说『九月九,风吹(风筝)满天哮。』说的是重阳风筝满天飞的盛况」,看着满天争奇斗艷的风筝,台湾青年觉嘉绮不自觉地开启回忆,想起台湾在重阳节放风筝的趣事,「放风筝时不仅造型各式各样,还有风筝『打架』的趣味游戏」。
而在广东惠州,同样有民谣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纸鹞」即风筝)。深圳青年武莹介绍,广东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风力适中,自然成为了最佳风筝时节。每年重阳节期间,广东惠州、阳江、潮州大批风筝爱好者都会到大型公园里放各式各样的风筝,其中,阳江放风筝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还有「中国风筝之乡」的美誉。
传承至今,重阳节还增添了敬老等内涵。大陆把九月初九定为「老年节」,并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台湾同样把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两岸都在重阳节前后开展尊老敬老活动,给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赋予了尊老敬老、怀乡思亲的新意义。
近日刚结束实习工作,拿到第一笔实习工资的台湾青年觉嘉绮就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敬老之情,向家中长辈递上「敬老金」,并写下短书信寄托长寿安康的祝福。台湾青年纪伟祥和深圳青年武莹也相互分享了自己的「秘密」计划,「在『重阳节』这个重要的时刻,跟父母以及长辈团聚,打通电话视频,陪陪家人」。
九九重阳日,无论是登高望远,向山岳祈求福祉,保佑家人岁岁平安,还是借秋风传递对亲人的思念。在新旧、古今传承演变数年后,两岸依旧保持着同样的传统节日习俗,承载着两岸共同的记忆,彰显了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特质。(白念平、曾广霖/深圳《晶报》记者)
(本文来源:深圳《晶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