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电日前对外公布一份「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画」,准备在10年内投入5645亿元,以「力求分散、持续强固、加强防卫」为主轴,打造分散式电网、提升设备稳定等,以强化全台电网韧性。这个计画的初衷与目标没错,值得推动;但没有充裕供电却谈电网韧性,即使不到缘木求鱼的地步,却绝对是事倍功半,这就是蔡政府能源政策的致命伤与大问题,纳税人为此要多支付数千亿元的代价。
花大钱改电网 事倍功半
依照经济部次长曾文生的说法,今年3月大停电事故虽为电厂人员错误操作设备引起,却因单一事件影响大范围停电,其关键即为电网过度集中, 因此要透过强化电网韧性建设计画,打造分散式电网。而根据台电的计画内容,高达4379亿、占比近8成的经费是要投入「推动分散电网工程」。
在台电公布电网韧性计画的前后几天,全台又出现几次无预警停电,虽然官方统计说无预警停电次数远比过去低,但民眾的感受全然不是如此;鑑于所有的电器机具设备都有一定的年限,如果台电设备已老旧、故障率高,当然该逐年淘汰更新,因此台电要花钱投资各项设备等,并无不可。但官方的说法与理由其实避重就轻、甚至似是而非,结果可能让这5000多亿元的投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无法达到目标。
这次要花大钱投资电网的重要理由是:全台大停电就是电网韧性不够,因此要花钱架构「分散式电网」,表面上看并没错,但深入看则未必如此。因为几次全台大停电的主因,其实就是供电不足,备转容量率紧绷,才会一个设备故障或电厂出问题,马上让整个电网崩溃解联。因此,无论如何,稳定又充裕的供电这个基本前提一定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则所谓的「电网韧性」就是一场奢谈,或只是话术罢了。
再进一步看,从这个电网韧性计画其实已看出蔡政府对稳定供电并无信心,因此提早预作切割因应。最明显的是,半导体成为台湾的「护国神山」,但如台积电等半导体厂商持续投资与提升制程,却让用电量快速增长,去年用电大增4.5%,远远超过2%左右的预测值,大部分都是半导体的「贡献」;依照《彭博财经》的估计,3年后台积电一家用电就要占全台的12.5%,台湾是否有能力稳定充裕的供电给半导体,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弃非核神主牌 国际主流
因此,在电网韧性计画中,就出现「电厂直供园区」计画,而且耗费的资金最高,例如通霄电厂直供竹科,台中电厂直供中科,兴达电厂直供南科、桥科等。这几乎就是蔡政府对半导体稳定供电的「隐形承诺」。既然由电厂直供园区,即使供电不足时,也不会限园区电,而是民生、商业或其他类型工业区限电。
换句话说,台电花5000多亿元架构所谓「分散式电网」,诚然让一个小事件就全台大停电的机率降低,供电不足时,只是把停电、限电的风险从「重要产业」移到民生、商业。但如果蔡政府能拿掉废核的神主牌,续用核电,则核电可增加约15%左右的供电量,核电的供电稳定能作为电力基载,远较「时有时无」的绿电佳,有此核电助阵才更是真正强化电网韧性之道。
从成本效益来看,蔡政府花5000多亿元投资电网韧性,又报废近3000亿元的核四,还有核二、核三的除役,全部等于花了9000亿、甚至近兆元,却未必真正强化电网韧性;如愿意抛弃废核神主牌,继续使用核电,等于全台一口气就多了15%以上的供电量,而且是可24小时长期稳定供电,与「时有时无、看天吃饭」的绿电全然不同。
在全球天然气价格大涨、俄乌战争引发能源危机后,全球迎来一次「核电回归」,许多国家都调整能源政策、规画增加核电,只有蔡政府全然无知于外在环境的大变化,更无视能源政策已显现的局限与问题,继续执行错误的能源政策。
如能使用核电,这5000多亿元的电网韧性投资应该可以省下不少钱。蔡政府是一误再误、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