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中共召开二十大,由为寻求第三任总书记习近平进行报告,相对于十九大报告时间长达三小时,此次报告约一小时五十分,因而「口头表述」相对于「书面报告」较为「简化」,其中令人关注的是涉台部分,习近平演说中并未提及「一个中国原则」以及「九二共识」,而是凸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反对台独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儘管如此,书面报告中依然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并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显示大陆对台政策具有原则坚定性,极具战略自信及定力。

值得探讨的是,习近平提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必须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这显示习近平将在下一个五年任期,擘划对台政策战略、策略、主轴及目标达成,对台政策将更走向完整性、系统性及清晰性;且更具多元政策工具可供运用,强化「反台独、反干涉」的主轴策略运用,避免「台湾问题国际化」,最终跳脱国家统一的框架设想。

首先,二十大报告涉及对台政策部分,仍具有高度一致性、连续性及可预测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对台政策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及「九二共识」预设两岸关系性质是「一国内部关系」,而不是「两岸互不隶属」;界定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而非国际问题,防止「台湾问题国际化」。因此对台政策强调「两反」(反台独、反分裂)、「两促」(促融、促统),「两反」及「两促」成为中共对台政策战略主轴,两岸关系从「反独促统」及「融合渐统」发展并举,最终达成「融合和统」目标。但大陆当局仍然保有最终是否「武统」的决定权,绝不会做出「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

其次,「反台独」及「反干涉」为对台政策关键主轴。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反台独与反外部势力干涉」,强调「台独」与「外部国际势力」结盟,共同阻碍中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干扰国家完全统一及中华民族復兴 。事实上,「反台独」及「反干涉」早已成为对台政策关键主轴,尤其是随着美国两岸政策逐渐从「战略模糊」迈向「战略清晰」,偏离中美建交三公报。美国自欧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再平衡后,至川普主政扩展为「印太战略」,拜登主政后依然延续「印太战略」,同时构筑国际多边架构四方(美日印澳)安全对话,其战略目的旨在遏制围堵中国。

从川普到拜登主政,界定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战略竞争对手国」,川普视中国为头号竞争对手国,拜登则视俄罗斯为头号竞争对手国。美国运用欧洲盟友北约箝制俄罗斯,拉拢乌克兰远离传统亲俄路线,造成俄认知国家安全危害,从而採取「先发制人」反制行动。这种採取战争代理人做法,即是「以乌克俄」、「以乌耗俄」。至于拜登总统曾四度提出保卫台湾说法,更是引发极大争论。尤其自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风波,与参议院、眾议院在《台湾政策法》竞相攀比立法及其内容引发高度争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已发生「量变到质变」过程。

復次,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介入两岸关系,致台湾问题从纯粹「中国内政问题」,质变为「外部国际势力介入问题」。基本上,两岸问题是一种结构不佳、趋于复杂、具高度政治敏感的政策议题,尤其属于高阶政治之主权及领土课题,更难以有效治理。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宣称「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换言之,大陆当局试图将台湾问题「内国化」,避免「国际化」。

然实际上,台湾问题已成为美中全球霸权争夺赛较劲竞技场,无论是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国会与行政部门皆採行印太战略及抗中路线,以台湾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马前卒」角色。至于台湾也面临战略转折,蔡英文总统改变既往前总统马英九执政採取「友美和中」均衡战略,转为运用「联美抗中」单边战略,此「一边倒」外交路线镶嵌于美国印太战略中,使得「台湾问题」性质由「内政层次」质变为「国际介入」。

再者,对台政策主旋律是「和统」,但「武统」机率增加。报告中指出「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在此强调争取「和平统一」前景,固然「和统」仍为对台政策「主旋律」,但「武统」可能性及风险正在增加。从大陆内部两项民意调查来看,大陆社会民眾支持「武统」比例约八、九成支持度。显然,台湾的大陆政策欠缺在大陆社会构筑培养亲台、知台、爱台及友台的战略性支持群体,从而导致自身陷入一种「孤岛效应」。

大陆对台政策对少数台独分子及广大台湾民眾,採取区隔性原则及分别对待,宣称这是针对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此为「更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战略转移,不再「寄希望于台湾当局」。大陆当局不仅将广大台湾民眾,视为其统一战线拉拢的「战略群体」、「标的群体」,同时也集中精准打击台独势力。

最后,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强化「反干涉」力度。对比十九大报告「九二共识」四度被提起,这次二十大报告书面仅提到一次,且习近平在口头表达时并无重申「九二共识」,但此并不表示放弃「九二共识」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仍为两岸关系发展,走向「融合和统」之「定海神针」。

大陆当局批评台湾採取「倚美谋独」、「以武拒统」之「抗中保台」路线;美国则是採取「印太战略」及「以台制中」、「联台耗中」策略。民进党政府「抗中保台」路线与美国的「印太战略」,彼此镶嵌接轨,形成「台美勾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显示台湾问题已非单纯的两岸关系,若是单纯的两岸关系,报告提反独、促统、促融、「九二共识」即可;若质变成复杂国际议题及中美战略竞争问题,对台政策主轴必须在反独、促统、促融基础上,再迭加针对外部国际势力的「反干涉」。因此,二十大报告预设着,未来中共对台政策两大战略主轴为「两促两反」。

值得关注是,二十大报告提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两部分,也涉及提及台湾问题解决。显然,大陆当局思考对台政策及涉台法律体系,已从法制化角度思考。从「依法治国」理念及精神来说,当民进党政府及台独势力一再倡议「变更现状」论述,或美国一再制定挺台的系列法案,这将激发大陆当局採取反制策略「以牙还牙」,试图「以法制法」。例如2005年大陆当局见于时任总统陈水扁曾倡议「一边一国论」、逐渐抛弃「四不一没有」、公投制新宪,从而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授予「非和平方式」处置台独。

就此而论,儘管蔡英文总统宣称「维持现状」,但因不承认「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一旦美国通过类似《台湾政策法》等挺台法案,以落实其印太战略及「以台制中」策略,这更加刺激大陆当局敏感的政治神经,挑战其对台政策的「底线」与「红线」 ,从而可能诱发大陆当局制定一部《国家统一法》,或修订《反分裂国家法》使其内容更为清晰化、明确性,以加强对台政策「反台独、反干涉」主轴的合法性基础及实施力度。

台湾社会统独议题相互联动、彼此相随伴生,一旦主政者主动呼唤推动「急独时间表」,恐将引来「急统时间表」到来。台湾应思考如何从二十大报告中,反思如何构筑一套「避战」之道,而不是踏入「引战」困境,这考验者未来台湾领导人及社会的共同智慧及集体决定。

(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 #九二共识 #大陆当局 #二十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