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蔡英文总统应邀出席「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并致词指出「世界民主和全球秩序正面临冷战后的最大挑战,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见证极权政体的恣意妄为,台湾则面对来自大陆日益升高的文攻武吓。」与此同时,长期关注两岸关系及女权运动先驱者,前副总统吕秀莲则在参加另一场「世界民主大会与台湾民主」论坛中,呼吁「爱和平、保台湾」,并提醒「台湾现在已经陷入,中国龙跟美国鹰,争霸全球的漩涡当中。」值得关注是,吕秀莲不认为习近平的讲话让人对和平绝望,相比之下并没有太严厉,习虽大声喊战争但事实上是留下「和平的窗户」。
这样两种保台战略思维颇为南辕北辙,蔡英文强调是一种对抗思维,吕秀莲则提出一种和平路径。一般言之,「抗中保台」路线恐「引战」而非「避战」,徒增台湾安全的风险系数。吕秀莲则提醒中共高层的人事布局应给台湾警惕,习近平在其任期内彻底处理台湾问题,问题是台湾人民「要战争还是要和平」呢?
首先,美国寻求代理人战争,强化民进党「抗中保台」路线。蔡英文倡议「抗中保台」路线,与美国印太战略镶嵌,自然成为美国围堵中国战略前沿,陷入马前卒、棋子角色,恐沦为中美龙鹰之争下牺牲品。美国固然声称力挺台湾,包括总统拜登前后四次公开宣称保卫台湾,但美政府又宣称中国政策没有改变,儘管外界普遍美国对中政策已从「战略清晰」走向「战略模糊」。从美国介入俄乌战争过程来看,美国通过法案以预算拨款方式支援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及号召西方国家经济及金融制裁俄罗斯,但美国及北约并无出兵驰援乌克兰,而是寻求战争代理人方式间接介入。
这种「联乌制俄」、「以乌耗俄」寻求战争代理人模式,既耗损俄国家竞争力,使其在全球霸权争夺赛中趋于劣势;也造成乌国生灵涂炭、难民四窜、粮食出口下降及重大设施因战争遭破坏,未来乌国重建之路相当艰辛且遥远。美国界定中国为「修正主义国家」、「战略竞争对手国」,从欧巴马总统开始提出「重返亚洲」、「亚太战略再平衡」,到川普总统提出「印太战略」,拜登总统在「印太战略」框架上迭加「印太经济框架」,强化与盟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台湾位于第一岛链的战略位置因而水涨船高,这强化民进党「联美抗中」战略的底气,也增加卷入「被战争」风险。
其次,中美两大国战略竞争,增加台湾安全风险。美国从国会到行政部门、民主党到共和党,皆充斥「反中」政治氛围,这提供民进党政府对抗大陆的底气。随中国国力上升、经济名列第二、军事第三,经济总量为美国七成,美国因霸权殒落心态视中国发展为「威胁论」。故而,民进党政府「抗中保台」路线、「联美抗中」战略,恰恰与美国「印太战略」、「联台制中」策略相向,但此「一边倒」失衡战略恐因中美两大国战略竞争,进而衝击台湾的安全及发展。
无论是蔡英文总统公开否认 「九二共识」、不接受「一国两制」,公开倡议「抗中保台」路线、「大陆别国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论」,这些言词悖离蔡所说其两岸政策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不具挑衅性,刺激大陆对台政策之「敏感政治神经」。儘管民进党政府呼吁与大陆当局进行「有意义对话」、「建设性对话」,但因无「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无法进行沟通、协商,即使恢復两岸两会、国台办与陆委会协商皆不可得,更遑论「蔡习会」呢?
再者,大陆当局视「九二共识」为「定海神针」,否认必须承担代价及成本。蔡英文强调大陆当局「从军事恫吓、网路攻击、经济胁迫到灰色地带活动,和影响力操作」;但却讚誉「然而台湾人民即使面对,持续不断的威胁,却从未迴避,来自威权干预的挑战」。这种鼓舞「抗中保台」思维,易激化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架构的建立。二十大期间,中共外交部公开宣称,已从台湾拔除九个邦交国,国际社会的「一中体制」日益稳固,台湾国际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前副总统吕秀莲所倡议「和平,保台湾」路线,不同于蔡英文「抗中保台」路线。吕秀莲长期倡议以和平方式建立台湾为「东方瑞士国」、在美中日间建立「永久中国」,跳脱「一边倒」採取均衡的外交战略。「和平,保台湾」立基于「民主和平论」立论基础,两个自由民主具有共同价值国家,更不会随意爆发战争。就此而论,中国民主化发展,与台湾前途和平解决具有密切关联性。
最后,台湾的国际战略应不是奉行「联美抗中」失衡战略,而是採取「友美和中」均衡战略。吕秀莲呼吁国内政党应先团结,共同面对外界最大的威胁。吕直言「很明显台湾已经被全世界认定是第二个乌克兰,我们要逆势而行,而不只是单纯批评攻击。」即使面对美国,吕也认为台湾不能百分之百追随,要能对等地谈「Yes or No」。同时,也要与大陆当局对话,甚至可以与习近平见面,让习知道台湾人民需要和平。就此而论,吕副总统对于当前台湾「一边倒」向美国的战略依赖,反而使台湾陷入「乌克兰情境效应」,徒增台湾「被战争」风险。
总体而言,「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在台举办,也显示出台湾民主成果赢得国际社会肯定,这来自当时国民党主政者愿意放弃镇压及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及以民进党为主反对运动者努力推动台湾民主化进程。从地缘经济来说,两岸经济贸易互赖已经非常密切,且社会文化教育等交流也非常频繁,两岸民眾属于同文同种同属「一个中华」,两岸差距在于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会自主性发展。一般言之,民主国家对待政治异己或对内部分裂主义势力,相对更具有包容性,即使是属于一国内部事务性质,也会尊重辖区人民依据民主程序决定,例如苏格兰试图脱离英国、魁北克跳脱加拿大,皆允许其依据民主程序投票表决之。至于第三波民主化较晚国家西班牙,中央政府决不允许加泰隆尼亚地方进行独立公投。
中华民国本身是主权独立国家,不存在激进独派倡议「独立公投」或推动「台湾正名」之必要性,这只会刺激对岸採取「以法制法」方式反对及遏制台独,最终引发两岸紧张对立。中共已在党章中明确纳入「一国两制」及反对及遏制台独。职是,採取「抗中保台」路线,不仅难以真正达到「保台」目标,反而因被解读为推动「急独时间表」,更将会招致「急统时间表」的武统袭击。吕前副总统所提台湾勿陷入「乌克兰情境效应」,应要「避战」方案而非积极主动「引战」,台湾必须谨慎因应二十大后中共对台政策转变,强调反台独及反干涉。就此而论,「和平保台」路线比「抗中保台」路线更具可行性,更能带来两岸和平红利。
(作者为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