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台湾首次进行总统直选以来,民主制度在台湾的推行不断深化,1998年实施台湾省虚级化,2000年首次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首次执政,正式结束国民党对台湾长达55年的执政。2008年,台湾实现二次政党轮替由国民党主政。2016年实现三次政党轮替由民进党上台,立法院也首次实现政党轮替,民进党首次完全执政。
就台湾民主政治发展的歷程而言,虽然已曾有近半世纪「党国体制」(Party-State System)下的威权统治,如今民主巩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后的民主发展,已然在「民主制度」上成为全台公民的共识。然而台湾的民主制度是否存在问题?超过二十年採取民主选举制度的当下,值得我们重新省思民主制度的潜在问题。
由于媒体的宣传力度往往左右选情,选举人为了获取选票更在意的是曝光度,因此忽视长远的政策规划与选民服务,而出现为了媒体曝光度而「作秀」的窘境。「民主的目标」就是培养思想进步,能理性思辩的选民,所有的民主法治、选贤与能、普世价值都赖此得以进展。然而选举时刻的政治立场与民意导向,则往往出现「先有立场后有结论」,或者是购买网军在舆论上「引导带风向」的问题。
再来是每到选举时刻民间社会的分化与对立,社会公眾舆论呈现「扣帽子」贴标籤现象,从党内初选一直到大选时常可见「杀到见骨」,一方面容易造成政党自己内部不合,社会上也导致不同政党支持者的分化与对立。平时看来无伤大雅,但到选举时刻或争议性的公共议题,特别是在两岸关系上情绪就会被搅动、对立上升。比如今年的「世界民主运动大会」在台湾举行,虽然让台湾可以被世界上的更多国家看到,但不能忽略大陆对岸的反应,是福是祸尚待时间观察。台湾民眾最在意的还是人民的幸福感与发展机会,以及台海和平的维持与稳定。
由于选举往往需要竞选经费,由此衍生政商之间的权钱交易难以避免,呈现的现象大多是通过政策、法律制定,以特许经营以及垄断利润等形式进行,因与公眾距离较远不易引起社会关注。比如从李登辉时代的“黑金政治”,一直延续至陈水扁家族的贪腐弊案,2008年靠清廉形象上台的国民党马英九,如林益世、赖素如也一样涉嫌利益输送案件。蔡英文上台后,其人事安排特别是公营企业,更有出赤裸裸的政治酬庸色彩。
由此,我们省思台湾民主制度的现存问题,是希望台湾未来蜕变重生,更好的推行透明、公正的民主制度,使两千三百万公民的诉求可以得到回应,让民眾能有更加自由的舆论与发展机会,以及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与台海形势。从照顾台湾普罗大眾与民间百姓为出发点,认真制定可延续的利民政策,避免政治上的酬庸与议题的操弄,或者是购买网军进行舆论上的引导,而忽略了民主的本质是民眾的诉求,让台湾民眾有更多的幸福感。(作者为国际关系研究学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