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晓 | 26岁 记者
在我父亲老家的床下放着一块精雕细刻、工艺精美的砚台,可是父亲并不知道这块砚台真正的价格。当年,这块砚台在我短暂的喜欢过后,迎来了「吃灰」的命运。
我是学新闻专业的,一毕业就进了一家传统媒体,被安排在非遗文化报道组。我是个特别喜欢传统文化的90后,在我看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千百年的歷史,还饱含劳动人民的智慧。
每每看到这些瑰宝经由民间手工艺者的手再次呈现,我都大受震撼,也禁不住想把这些东西买回家。于是,我家墙上挂着手工刺绣、扎染和竹编工艺品,桌子上放着泥塑摆件……让我本科技感十足的家里,有了更多人文情怀的魅力。这些工艺制品的价格都不算贵,也纷纷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但有一次,我被主编老师安排做一篇关于砚台的报道。提到砚台,就不得不提中国四大砚台之一的黄山砚台,其中黄山砚台之中,歙县砚台最为出名。
到了歙县,我们採访了几位端砚制作艺人,才知道小小的一方砚台从选料、维料、开璞、设计,到雕刻、打磨、洗涤、过蜡、配盒,一方砚台的出品总共需要十二道工序。一把把小刀,在他们的手中,却可以变换出深刀、浅刀、斜刀,细刻、线刻、缕空这些炫丽的雕法,一方价值不菲的砚台,甚至要经过制砚师傅一至两个月的打磨。
看着眼前用匠心手作韵味的文创器物,我好像又被其中一方砚台「种草」了,尤其是当师傅反覆提及它的特殊工艺和收藏价值的时候,我彻底「迷失」了,最终花了8000元(人民币)买下了这方砚台。
但说实话,返程前我就已经后悔了,全家没有一个会用毛笔的人,我怎么跟老公解释自己花了这么多钱买了个砚台的事?于是,我索性直接把砚台寄回了老家,并告诉我爸这砚台挺值钱的,帮我好生收着。
不过显然我爸怎么也想不到一块砚台能值好几千元。前段时间我回老家才发现,这块价值不菲的砚台被几张报纸包着放在了床底下,且已经在床下待了许久。
(《这届年轻人,爱买「美丽废物」》系列五)
(侯燕婷、张琳、陶淘、冯晓亭、谢中秀/燃次元工作室)
【本文来源:「燃次元」公眾号(ID:chaintruth)】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