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高兴一天后,请恢復冷静,不要被「光復北台湾」冲昏头,若将此结果视为大胜,那2024就不必玩了。

首先,这次选举是「民进党打败民进党」,而非「国民党打败民进党」,与2018年韩流横扫全台是不同的。其次,在总投票率下降的局面里,国民党其实退步了,我们看看数据:

直辖市长/县市长,2018蓝绿得票率差距9.63%,2022蓝绿差距8.41%,绿营看似大败,但蓝绿得票率差距缩小。虽然嘉义市还没选举,不过胜负可能不到1万票,即便考虑到上届柯文哲也得到不少民进党的票,其对总体蓝绿差距影响也不大。

换言之,从地方首长的总得票率差距来看,国民党是退步的。

直辖市/县市议员,比起上次,国民党这次掉了27席,民进党却增加了39席。高雄市,国民党减少4席,民进党增加2席;台北市,国民党增加1席,民进党增加2席;桃园市,国民党减少3席,民进党增加6席;新北市,国民党增加1席,民进党增加3席;台中市,国民党持平,民进党增加1席;台南市,国民党减少1席,民进党增加3席。

从议员层次看,国民党退步,民进党进步的现象更明显。

在泛绿阵营,时力党大退步,台联党也退步,基进党第一次参战也不过上2席;在泛蓝阵营,亲民党大退步,新党剩1席;蓝绿小党衰退的结果,却是国民党退步,民进党进步。

那么,如何解释在民眾党全台参战后,国民党退步,民进党进步的结果?这恐怕意味着国民党进一步流失了中间选民的选票,而这部分有被民眾党吃乾抹净的可能。另一方面,民进党则获利于「小绿」的挫败,绊脚石反而变少。

最简化的观点是,韩国瑜上次吸引了不少中间选民,4年后这些人跑了。这就是少了一个巨星的差距。

虽然,侯友宜与卢秀燕都守住了大票仓,但显然无法将其吸引中间选民的能力溢出到全台,不像韩国瑜有扩散其政治魅力的本领。

台南谢龙介个人表现颇佳,但没有帮到自家议员。屏东苏清泉的表现令人惊艷,而且让国民党增加2席议员,民进党则少了2席,这才是真的意外。反观桃园张善政虽在市长选举大胜,但议员选举不但失去3席,还让民进党增加6席之多(只看两次选后结果,不看4年期间席次的增减)。

选举一结束,就有蓝营人士吹捧主席公子朱的佛系战法(或称善良策略),然而,这次是民进党打败了自己,并非国民党有多强。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疫苗/快筛之乱」,「林智坚论文门」,「绿营侧翼网军失控」,「蔡英文战略错误」,「黑道之乱」,以及黄珊珊在台北市分了绿票并阻止中间票流向绿营的事实,靠佛系打法能赢吗?

标榜「善良」的基础,在于对手的恶霸,若绿营下次重演「暖男」,蓝营这招就会被抵消。

再者,「善良」并不意味着「躺平」,请注意,无论是蒋万安或张善政,在选战后期,一个靠自己表现强硬,另一个靠团队不断增强攻击力道,再再说明佛系打法的不可取。桃园市是最好的范例。

选后,蔡正元颇为得意当初张善政一出线自己就力挺,一胜选就回过头来「教育」深蓝人士,称选将不是挑自己喜欢的,而是要挑耐打的,颇有告诫深蓝不要再乱的意味。我不是深蓝,倒是一直在帮可怜的深蓝支持者说话,关于蔡正元的说法,让我们讲道理。

没有「林智坚论文门」,以及陈时中顾人怨的外溢效果,张善政能赢吗?即便大环境对张善政绝对有利,其佛系打法仍急坏了支持者,因此选举后期仍需要其团队日日发动攻势,加上蓝营大咖们卯足力抬轿,才能刷出存在感,这难道不是事实?

况且,「耐打」一说,等于在暗示桃园其他本想参选者「不耐打」,恐怕也没什么说服力。张善政能胜选,最大功臣是蔡正元褒奖有加的王鸿薇,可不能单看张本人耐不耐打。而蔡正元也应该解释,为何张善政没有帮到自家议员,还反而让民进党(与上次选后相比)增加了6席?

有意思的是,绿营舆论事后检讨:郑运鹏太佛系了。这又令人深思,如果林智坚不退,今天的结果是这样吗?如果不是佛系对佛系,张善政能笑到最后吗?

说到底,张善政就是魅力不足,反应也迟钝,虽不能说其赢得侥幸,但就如党内所言,张这次是有如天助。

张善政有一个类似侯友宜的优点,即「不那么国民党」,此优势至少能让中间选民不讨厌。而且张善政不去得罪深蓝,这点表现得又远比侯友宜更得体。至于被公子朱嫌弃的罗智强,其与张善政的优缺点正好相反,但不能据此得出换成罗智强选就不会赢的结论。

然而,如果将「揭弊」视为2024大选蓝营的关键战术,那么难以期待温良恭俭让的张善政能于此发挥什么作用。换个角度想,桃园市长若换成罗智强,就会努力「揭弊」,并为2024开创胜基。

国民党这次的退步,肇因于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仍嫌不足,甚至进一步流失,那么展望2024,地雷在哪里就比较清楚了。

简言之,明年有三大因素足令蓝营戒慎恐惧:一、美国;二、朱立伦;三、柯文哲。

美国,新国会在明年初就任后,再审台湾政策法,台湾问题将在美国两党竞演反中的舞台上被进一步消费。此外,可能成为眾议院议长的麦卡锡,扬言要访台,甚至,外传川普为了重返执政,也有可能访台,这都势必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可能的莽动,是不是会让「抗中保台」死灰復燃,端视在野党的因应策略是否抓到重点。

因此,局势不利于在两岸问题上持续纠结的国民党,大环境的恶化恐怕是一夜之间的事。

公子朱,实力与魅力远远不足,却又好想选总统,卡在主席的位置,恐将使蓝营复制2020年总统大选乱象。诚然,有过2020惨痛经验,这次国民党表现得比较克制,不过,党内选前的裂痕仍在,主席作为乱源,任何私心自用的举措,都会引燃内战。

苗栗县选举,将公子朱「不爱正蓝」,或「偏爱亲绿佳人」的弱点暴露无遗。如上所述,若非绿营自残,蓝营温良平庸不足以胜选,因此2024蓝营或将掉入「平庸陷阱」。

柯文哲,已经摆明要参与2024大选,而在这次选举保留了元气,并展现了对中间选民的吸票实力,因此儘管在议员席次(14席)上还不如上一次时力党的斩获,但也足以在2024卡位。

柯党基本没有组织力,从实力看,国民党消灭柯党才合理,但自己既然没有吸引中间票的能力,就只能朝蓝白合的角度谋求最大利益。因此蓝营看柯文哲,着眼点不是他能「帮忙」什么,而是他会「破坏」什么。

简单说,在野党要拉下民进党,柯文哲成事不足,败事却有余,这使得蓝白合将成为在野党的大难题,新竹市选举,已然暴露了这一点。

早在投票前,绿营就已浮现「这次选不好不要紧,2024还是会赢」的耳语,虽然这摆明在自我压惊,但压惊也得有所本,国民党于关键的两岸问题上持续迷航,就是绿营最大的筹码。

总言之,将问题看清楚,诚实以对自身的不足,蓝营才不会「被胜利打败」。(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国民党 #民进党 #张善政 #蓝营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