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眾的引颈期盼下,立法院院会终于在21日三读通过《疫后强化经济与社会韧性及全民共享经济成果特别条例》(以下简称《疫后条例》),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普发现金条例」,每人可发6000元。
这项条例看似政府大方发钱,然而其中却仍有些值得深究之处。首先当然是发放金额的问题,在野党所提的版本是每人普发1万元,但遭到否决。依财政部今年最新发布的税收统计,2022年税收超徵高达4950亿元,创下歷史最高纪录。依此金额,蔡政府完全有能力可以普发1万元。何况自民进党政府执政以来,除了2020年之外,几乎每一年都出现税收超徵,且超徵金额都超过千亿元,累计超徵税收已逾1.5兆元,但之前因舆论未重视,政府也打马虎眼,从来没有清楚说明那么一大笔钱要怎么用,显然政府是「暗杠」了不少。
今年既然如前行政院长苏贞昌所说的,要以发现金的方式让全民共享经济果实,那就要补上前几年该普发而未发的金额才对吧!如此一来,每人发1万元并不为过。然而,超收了1.5兆元只分给每个国民6000元,这个政府实在是吝啬到有剩了。
其次,根据《疫后条例》,这次规范超徵税收用于普发现金、挹注健保基金、扩大公共运输补贴等10类项目的金额以3800亿元为限。这让人好奇,政府的超徵金额明明高达4950亿元,依规定要补贴地方700亿元,那么,剩下的450亿元去哪里了?这项条例完全没有交待,蔡政府也未明说,是预备拿来当作中央的私房钱吗?450亿元凭空消失,兹事体大,民眾可别因为可以拿个6000元就觉得无所谓了。
在野党民代更是应该继续追究其他隐藏的钱何在?前几年超徵的税收是怎么用的,也应该要一併了解。蔡政府的习性是你不问他就不讲,跟全民打模糊仗,唏哩呼噜之间不知是不是有国库通党库的疑虑?全民要好好提防。
政府估计民眾应该在4月分可以领到这笔钱。去年12月确定超徵额、今年2月通过相关条例,然后要等到4月才分钱,明明用ATM就可以领了,为什么要等那么久?这个政府不是效率太差,就是很会算计,多留一个月就可多收近80亿元的利息,难怪政府就想把钱兜在怀里揣久一点。
《疫后条例》自公布日施行至2025年12月31日止,也就是还有超过2年半的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长的执行期?按规画,普发现金今年4月完成,其他如对台电和劳保的补贴都是在补过去年度的亏损和差额,所以应该也是今年度即可完成,何须跨到明年之后?莫非与2024年的大选民进党需要大量资金,以及2025年非核家园可能因为电力供应造成的问题有赖补贴,所以才大幅拉长适用期间吗?立委最好深入了解。
超徵税收本来并不是什么政绩,而是显示政府规画能力不足,如今累积了这么多钱,政府使用时又有那么多「眉角」,让人感觉这个政府不但小气,而且还很不老实。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