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战争1周年之际,中国大陆外交部公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国际舆论相当好奇北京提出的「俄乌和平方案」为何。然而,该文仍停留在重申既有主张,并无特别新意,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和谈计画或停战条件。正所谓文如其名,这份文件只能称得上「中国立场」,而非「中国方案」。
依据大陆对外政策惯例,面对国际重大争议时,北京往往都以四平八稳的原则性陈述为主。不过,如果回顾中共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在欧洲之行涉及俄乌战争的系列谈话,再结合他过去参与北韩核危机的歷史,可以推断出,俄乌「中国立场」文本背后,实质的「中国方案」呼之欲出。
当年王毅跃入公眾视野成为知名外交官,正是源于2006年开始的北韩问题六方会谈,而此次王毅透过与法、德、俄等国元首的双边会见,与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多边场合调停俄乌战争,仿佛是重新干起老本行。如今,南北韩关系虽仍不时紧张,北韩亦未放弃核武计画,但过去10年内分别举行了史无前例的南北韩领导人会晤、美朝元首峰会,原本被战争乌云笼罩的朝鲜半岛,情势已经大为舒缓。
所以合理推断,如果北京将成功缓解南北韩紧张的「双暂停」与「双轨并进」的政治进程用于此次俄乌战争,或许就是基于「中国立场」的「中国方案」。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双暂停」指的是:北韩暂停核导活动、美韩暂停大规模军演,推动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双轨并进」指的是: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实现半岛与地区长治久安。由于俄乌战争与南北韩危机背后都带有冷战遗留的问题,故若将上述思路应用于俄乌战争,似有不少可以复制、借鑑之处。
首先在「双暂停」层面,中方或要求西方国家暂停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以换取俄罗斯暂停现有的军事侵略行动,作为第一步;等到第二步,中方可能会建议北约承诺暂停东扩,以换取俄罗斯从去年2月以来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撤军。上述「同步暂停」的动作,当然需要双边和多边协商机制,因而推测,中方或建议仿照北韩六方会谈和伊核问题六国协议,在联合国授权下建立新的架构。
其次在「双轨并进」层面,依照中方发布的立场文件,可以找到乌克兰危机的两个脉络,也应是政治解决的两条轨道:一是「主权声索」,二是「安全关切」。前者是指俄乌战争的政治解决,必须要以恢復开战前乌克兰的既有领土为最终目标,后者是指北约必须要与俄罗斯之间建立缓衝区,以缓解俄方的不安全感,同时俄方也不得动用核武手段以作为回应。
北京对俄乌战争的「中国立场」应属台面上的表态,相信台面下的「中国方案」已经摆在俄、乌、欧洲各方领袖面前,这或许是美国总统拜登突访基辅的原因之一。(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