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劳保局把去年新制劳退的投资收益分配到劳工帐户中,只是劳工毫无喜悦之情,因为是平均每人亏损18000多元;而关乎上千万劳工退休年金的劳保基金去年也是大亏近600亿元,破产脚步似乎更近;与此同时,又出现劳保年金改革要推动的传闻,让劳动部与官员赶忙否认。
年金改革 不敢动劳工
这就是台湾千万劳工巴望着有一个稳定退休年金时,要面对的艰难处境:领着堪称微薄的年金,看着日益接近的基金破产大限,三不五时还要听到吓人的年金改革,政府则是既无能力也无意愿解决问题。
去年是劳动基金的歹年冬,包括劳保年金、新旧制劳退基金等多个基金在内,规模达5.5兆的劳动基金去年亏损3529亿元,创下民国103年劳动基金运用局成立来的最大亏损。
在这些基金中,一般劳工最关心、权益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制劳退基金与劳保基金,前者规模最大达3.6兆,每位劳工有个人帐户,所以亏损当然非常有感。后者规模虽然较小,但影响更大,因为劳工退休后领取的所谓年金,其实是劳保年金,一旦劳保基金破产,代表的就是缴了多年的劳保费都「打水漂」,劳工再无年金可领取了。
偏偏劳保基金就是破产危机最大的基金;依法令规定每2年劳保基金都要精算财务状况,之前精算结果是2026年会破产,之后则因收益增加,新的精算把破产时间延后到2028年。虽然政府年年拨补数百亿元给基金,专家认为可稍微再延后破产时间,但去年基金大幅亏损又会抵销一部分拨补效益。无论如何,依照精算报告,破产似乎就是基金必然的命运,差别在时间,快则5年,慢则10年。
从整体结构上来看,情况确实如此。各国的年金制几无例外是採取所谓的「随收随付制」,即使在支付条件上更审慎者,也不可能採取完全准备制。因此当一国出现少子化、退休潮,加上建立制度时大多高估收益、低估支出,年金制最后都出现破产危机。欧洲先进国家几乎都已经歷年金危机与改革。
这就是台湾劳保基金面对的结构性问题。早年每年新生儿人数超过40万人,现在不到20万人,这代表未来新加入缴交劳保费的劳工越来越少;与此同时,战后婴儿潮迈入退休年纪,因此每年退休领取年金者越来越多,而且平均每位退休劳工至少要领20年以上。不用看精算报告,用常识都知道这个结构是难以持续的。
拨补亏损 仅存一口气
蔡政府在推动军公教年改后,曾经把「劳保年金改革」列为目标,但至今尚未真正推动,因为当时有专家试算,认为要让劳保年金能永续,除了费率提高外,年金给付要砍3成。坦白说,以目前劳工每个月平均领取约18000元的年金而言,如果再砍3成,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因为这个数字都已低于最低生活费了。在怕引发劳工恐慌与反弹、担心流失千万劳工选票的政治考量下,劳保年改暂时不提,但这次在负责年改的陈建仁接任阁揆后,又再次引发外界臆测是否重启劳保年改。
陈建仁对此问题的回答除了强调「目前看来更重要的是政府拨补」外,也提到先前讨论的延长计算时间、提高保费等,各方都有很多意见,还要再深入研议。这番话强调政府拨补,但对是否推年改也未把话说死,破产的阴影挥之不去,政府也可能考量选举在即而把改革按下不表,难让劳工安心。
各国推动的所谓年金改革,毫无例外的必然是在年金制的财务出问题后才推动,方式不外乎调高保费、减少给付、紧缩条件等,但现实上则都有问题。例如调高保费,除了现在缴交保费的年轻人必然反对外,企业界也必然大反弹;要减少给付则会让年纪大的劳工怨恨,且现实上其年金已不高,再减少则几近不人道。
政府近年对劳保基金的拨补逐年提高,从每年200亿到300亿,再到400多亿,虽然短期能舒缓破产压力、延后破产时间,但无法改变恶化中的结构,而劳工也不得不提心吊胆。蔡政府基于政治与选票考量不再提劳保年金改革,但年年提拨也未能真正解决问题,政府应有更长远的规画,让劳保年金能真正永续,而不是只靠提拨吊住一口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