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前已出现3例「猴痘」的「本土病例」,且该3名本土病例之间都没有交集或关联性,属于散发个案,又观诸该3例个案分布于不同县市,代表「本土猴痘」疫情正持续增加;另外,相较于之前在台发现的5例皆属「境外移入」,政府只需将感染者进行隔离,并监控接触者17日或给予疫苗,大抵就能防堵「境外移入」的潜在威胁。
面对持续增加的「本土猴痘」病例,政府必须提高警觉,不能单纯比照「境外移入」的方式,仅以隔离、注射疫苗、建置社区防火墙等方式进行防堵,应该进一步投入更多人力资源,务求找到本土感染源头,才能有效避免疫情扩散;简言之,如果政府无法从「直接接触者」找到感染源头,就必须扩大范围再由「间接接触者」中去寻找,必须做到「防微杜渐」、「滴水不漏」的行政高效,才能给台湾民眾安心的健康保障。
当台湾各县市陆续出现「无关联性的猴痘感染者」,表示该病毒正悄然地进行「无声传播」,即便目前猴痘感染者会有明显的皮肤症状,足供医护人员辨识,只要民眾立即就医,并不难掌握发现,但正确的防疫观念,应该是对各种疾病或疫情採取「料敌从宽、御敌从严」的态度,并积极评估各种可能的变化与风险,才能提前做出防范策略,确保疫情不再扩散,使民眾健康获得保障。
因此,政府不能轻忽猴痘疫情的各种可能变化,尤其一旦「猴痘」变成类似「新冠肺炎」而出现「无症状」的感染者时,政府想要找到病毒源头,恐怕是戴盆望天、镂尘吹影;因此,政府应该在猴痘症状尚未难以掌控时,及早寻得「本土猴痘」的病例源头,才能阻断其传播路径,避免未来出现「难以管控」的风险。
也唯有真正找到感染源头,政府才能更为精准、更有效率地进行防疫工作,民眾也才能安心、放心,如果不尽快找到本土源头,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是让民眾暴露在「未知感染源」的生活环境中,如何使社会相信「猴痘疫情都在政府控制之中」?
政府应该锁定可能的感染范围实施普遍筛检,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民眾的健康安全,卫生福利部不能轻易放弃追查本土病例的可能性,一定要竭尽全力、穷追不舍,如果直接接触者找不到,就转向间接接触者寻找,不能放弃任何可能找到感染源头的机会,这是一场与病毒间的时间竞赛,人类只有在防疫作为上,比病毒跑得更快、防堵得更完善,才能避免各种风险的肇生,让民眾免于恐惧。
(作者为中华人权协会策略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