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未来向何处去?
10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给予了回答,并提出「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目标。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被赋予了新使命,也作出更前瞻的整体设计。
其一,回答了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继续及以何种模式推进的问题。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显着成就,但在过去几年也遭遇两大挑战。一是来自美西方的体系性抵制,二是新冠疫情的衝击。在这两大阻滞因素影响下,共建「一带一路」面临一些困难和不确定性。
共建「一带一路」如何继续?应以什么模式推进?这是政策界和学术界都关心的问题。此次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答,答案是,共建「一带一路」不仅要持续推进,且未来10年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创造新的金色十年。
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仅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对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且提出了新的具体的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方案,即习近平在此次论坛主旨演讲中宣布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15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达成广泛共识。论坛期间形成了458项成果,其中包括369项务实合作项目成果,89项多边合作成果。整体来看,此次论坛对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系统性完善,并且得到更多国际认可,达成了更广泛的共识。
其二,赋予共建「一带一路」「共同现代化」的使命和意涵。
此次论坛上,中国领导人对外释放了中国大规模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并提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而是期待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一道,共同实现现代化,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中国正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愿意与其他国家一道推进现代化,且要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这里的「其他国家」包含的,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同时对世界现代化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希望,包括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等。所以这次论坛释出了一个重要信号,即提出了「共同现代化」的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解共建「一带一路」时,过去的提法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来破解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难题;从现在开始,未来十年,中国要赋予共建「一带一路」「共同现代化」的含义。中国愿意与发展中国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与世界所有国家一道共同推动现代化。
这也给中国提出了新要求。比如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未来不仅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也需要推进共同现代化的人才。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角度看,无论是东南亚、南亚还是东北亚,中国都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共同实现现代化的使命,所以未来需要更多内外融通的国际化人才。
其三,为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整体设计。
此次论坛上,中国领导人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这八项行动可以总结为大格局、大网络、大动脉、大引领、大合流和大发展。这也是对未来共建「一带一路」的整体设计。
「大格局」是指,中国不仅着眼于和150多个国家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更着眼于世界共同发展,更着眼于完善全球治理。
「大网络」是指,重点推进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互联互通始终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主线。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在今次第三届论坛上,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比过去往前一步,更强调立体性。
「大动脉」是指,在中欧班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物流新通道不只是运输通道,还要发展物流,进一步推动经济带发展。这次论坛上还提出「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这样中国与世界联通的大动脉将进一步建成,既有一条东西向横贯欧亚大陆的大动脉,也有一条纵贯南北联通世界的陆海新通道,即西部陆海新通道。在大动脉打通的过程中,会聚集物流、金融、能源、数字城市建设及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多重要素,这是一个强大的发展动力。
「大引领」是指,中国在此次论坛上提出的许多合作领域富有前瞻性和引领性,比如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等,都是具有引领性的合作领域。
「大合流」是指,中国与各个国家一道实现现代化。
「大发展」是指,推动疫后世界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内涵一致,是国际合法性之所在。在疫后世界,各国需要发展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等,是支撑共建「一带一路」持久性的主要动力。中国经济稳步復甦,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此次论坛上,150多个国家和4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聚在一起,要共同解决一个难题,就是破解疫情后的世界发展难题。大家一起谈,谈出来的共识是按照共建「一带一路」提出的一些新合作领域,一起往前走,找到经济发展新方向。(作者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
专家简介:
翟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南亚、世界政治,国际战略、一带一路、全球数字治理、国际青年发展等。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教学会一带一路分会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研究所、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本文来源:中新社「东西问」专栏,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