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治学最早开始的研究,一般认为是从西元前380年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着《理想国》,其内容探讨了正义、秩序、正义的人及城邦所扮演的角色,透过(经由)记录其恩师苏格拉底的哲学对话而来,书中主要探讨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这本书建立了以歷史经验为根据的研究,及发展了以比较方式研究政治,形成公认最早的「政治学」。

政治学中最具有可实践性、现今广为世界各国政治体制使用的「三权分立」(拉丁语:trias politica),是由师承一脉的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所提出,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其中君主或政府掌行政权,议会制定法律,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宪法第80条)。

但维持司法独立,绝对不是只有法官的事,还必须有来自各方有识之士自发性的共同支持,司法独立才能有机会「存活」下来。为了维持司法独立、史上最知名的案例,莫过于与孟德斯鸠思想一脉相承的「师祖」苏格拉底之死。

在西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虔诚」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罪名遭处死,而在他等待死刑到来期间,柏拉图与一群朋友试图帮助他逃狱,却遭到苏格拉底的拒绝:「既然接受了雅典的法律,就要服从到底」。最终苏格拉底从容的服下毒芹汁,为他所拥抱雅典民主精神而献祭。

近期因为选举,让司法独立精神因为政治力量拉的拉扯,饱受摧残。前有学甲炉碴事件,蓝委以台南学甲炉碴案起诉后,没有进度,声称要「施压法院」;尔后又有蓝营市议员王家贞参选,因中选会以其缓刑未满身分不予登记为候选人,抗议被《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剥夺参选2024年立委的资格;此二案都被蓝营拿来多次大作文章,指控司法不公。

其实蓝营这些作法大可不必,一来司法系统从不因谁的大声嚷嚷而有所动摇,再多抗议除了影响司法清誉外,对事情本身毫无助益,二来司法正如前司法院长林洋港引用凯撒大帝名言:「司法公信力就如同皇后的贞操,不容怀疑」,怀疑司法不公,焉知未来不会因出炉,导致前倨后恭难以自圆其说的结果?

遇到司法处遇不利政党利益,抗议司法不公的膝反射或可理解,但理性思考过后,必会发现抗议之后可能陷于进退两难情况,蓝营人士应可从苏格拉底从容饮下毒芹汁的故事中获得启发,「暂时」献祭于民主精神,徐图后势,至少还维持了「坚决拥护司法独立」的好名声。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司法独立 #苏格拉底 #抗议 #司法 #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