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桃园、台中、花莲及高雄等5大社工工会共约300人,在「国际社工日」隔天集结到卫福部前抗议,表达反对卫福部以提高社工访视频率等做法来杜绝或缓减虐儿及不当照顾等事件。毕竟在长期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访视频率只是增加社工的工作负荷,且压缩单一个案可以访视的时间,反而可能会造成访视深度及效果不佳的后果,对了解个案真实状况并无帮助。
日前爆发1岁半幼童「剀剀」遭保母虐死事件,引发社会震撼,其中主责社工遭到警方上铐且放任媒体拍摄,而后又有部分媒体做出社工与保母勾串等涉嫌不实的报导,引发社工界集体不满,因此向来低调的社工工会发动了少见的大规模抗议,希望各界、尤其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相关单位能从制度面改善社工的工作尊严与环境条件,让更多人才愿意投身社工的工作。
老实说,剀剀事件是一连串因素共同造成的不幸后果。许多人责怪主责社工粗心大意或至少是经验不足,怎么没有发现剀剀身上的伤和举止异常之处?有如此疑问的人可能不了解不同类型的社工本有不同的专业和训练。本案社工负责收出养类型访视,而非儿童保护类型,而访视的寄养保母一定都经过审查合格,社福团体(儿盟)、社工是在信任保母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因此社工访视的重点在确认保母是否有照顾的事实。
其次,社工访视时无权要求脱衣检查儿童身体,再加上这个个案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孩子之前经过另一个保母及外婆等不同人的照顾,他的成长及表现确实有呈现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但社工及儿盟不确定这是一路累积下来的结果,还是新发生的状况,所以决定在下次约访时进一步确认,但一切都来不及了,「下次」访视还没到,孩子就离开了。
由此可知,保母的筛选是事情的关键。若是当初能从源头就过滤掉这位恶毒的保母,这个不幸应该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主管机关认为,未来一定年龄以下的收出养个案也须指派儿童保护专责社工访视,或是一组两个专业社工进行,且儿童须定时到医院健检,以明确了解个案状况,那可以在SOP中明定,只是这么一来,人力吃紧的问题就会更严重,这恐怕是主管机关必须考虑的。
卫福部对此次社工工会抗议的回应是,已经着手提高薪资福利。这对增加社工工作诱因当然是有帮助的,最起码不会像2017年时任行政院长的赖清德对照服员说,不妨把低薪视为「做功德」,来得有人性得多。然而,卫福部在2019年就已承诺要改善薪资结构,以使「社工专业久任」,将近5年过去了,这次卫福部又提调薪,究竟具体能确实做到什么程度?
其次,单单加薪恐怕仍不足以吸引够多的人力,因为承接社会底层弱势家庭的社工,是社会安全网的第一线,工作复杂且负担沉重甚至存在风险,流动率极高,业界坦言,2年经验就可以算是资深社工了,可见这个行业有多难留住人!而且只要出了事,最后又往往是由基层的社工扛责,谁愿意自己的子女从事这种「高工时、高压力、高危机」的三高工作?
剀剀案提醒中央和地方,应该更细腻地一一检视社会安全网的每个环节,从中找到可能的漏洞,并予以明确的改善,不要再笼统地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这是最不负责任且最虚幻的不实承诺。 (作者为作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