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让国人真正看到什么才是「真」食物中毒,也暴露出食物中毒的处理流程存在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食物中毒的案件不会有高诊断率,当然也就不会出现好的预防方案,案件以后还是会层出不穷的出现。
以前民眾被媒体训练出来的食安问题是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这些东西是化学毒,特性是没有人员生病,更没有人腹泻。大伙在吵的只是个政治立场,但没有真正毒害过任何一个国人,吵的原因是政府把它订为毒药,吓唬老百姓,但实际没有毒到任何一个人,政府也乐见大家有架可吵,从来也从不调整认定毒素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假」食物中毒。
宝林茶室的事件完全不一样,这些人都有腹泻,而且出现在同一时间段及同一餐厅。属于微生物食物中毒聚集事件,腹泻是特徵,这是与化学毒最不同的地方。化学毒素通常以呕吐为主,因为胃是毒素第一个遇到的器官,罕见腹泻。病毒或细菌毒素通常会通过胃到肠道生长后产生毒素而致病,通常有腹泻,因为腹泻是肠道感染的表徵。潜伏期也会有数小时到数天的间隔,不会立即出现。
这类肠道微生物不是病毒,就是产毒细菌,要不就是胞内细菌。特点是很难培养,极少入血,而且很容易被肠道正常菌丛干扰,导致误判。病原微生物採样除了粪便、食物、食材、厨工、还有环境,都必须由专人指挥,在第一时间进行检体採检和保留。第一时间流失后,致病微生物也会流失,到时再回头採检可能都无法有很好的结果。届时只有各说各话,就像这次宝林茶室事件,因为官方没有说法,怪力乱神就都通通冒出来了。
由于细菌毒素只在肠道内作用,细菌也没有入血,但为何会伴随重症,甚至死亡案例?原因在于细菌不入血,但毒素会吸收,尤其是病人被医师用抗生素糟蹋过后。最标准的就是艰难梭菌,是院内获得性腹泻的主因,会造成多臟器衰竭,尤其是肾衰。但若没有特别交代,艰难梭菌是不容易长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厌氧菌。
和艰难梭菌类似的厌氧菌还包括肉毒杆菌、破伤风杆菌、白喉杆菌。共同特徵是没经专人指导长不出来。所以以后真正的「腹泻聚集」,千万不能由食安一个单位来蛮干,第一时间疾控就必须介入,因为疾控才是真正的微生物专家,食安人员称为化学家或许比较恰当些。
眼看着宝林茶室重症与死亡的案例继续攀升,政府部门因为食安政策不周全,造成原始证据可能已经流失。病人的生死已交给医疗机构处理,未来国人可否免于再被无头食安公案困扰,就请卫生主管机关再就制度面及设备面进行优化检讨,也不要再让莱克多巴胺、苏丹红等假的食安事件,蒙蔽了食安单位真正该做的事。
(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