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政党「非核家园」尚未完全定案之际,新任阁揆卓荣泰宣布,政府在2050净零转型下,将推动第2次能源转型,于2030年前将投入9000亿,以确保供电稳定。此举引起国民党立委王鸿薇重批「钱坑掏空台湾」,并质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赖政府无视过去种种绿能弊案、丑闻,也要继续把钱投入这个钱坑?
面对外界质疑,行政院表示,世界各国皆以2050净零排放为努力的目标,只不过2022年所通过的「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法案是执政党「朝大野大」时期的包裹表决,内容贫乏、缺乏专业不说,借「净零碳排」之名所衍生出的光电弊案、风电纠纷、台电严重亏损等弊端不胜枚举!绿电牵涉到意识形态与全民共识,而「净零碳排」涉及层面极广且深,行政院的回报扭曲了产业现况,必须从产业及科技的角度正本清源。
在面对供电不稳与净零碳排的双重压力下,赖清德曾提出四大绿能选项,分别是氢能、地热、海洋潮汐、生质能,但政府所提出的四大能源组合仍停留在「隔靴搔痒」的位阶,解决实际稳定供电问题仍有相当的差距,6年9000亿预算也解决不了台湾供电的「燃眉之急」,更何况还有光电、风电及台电亏损的问题尚待解决。
不论绿电或净零碳排都涉及到科学成果的精进与材料科学的进展,蔡政府过去惯用「产学国家队」未能解决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赖政府肯定也可能追随前任的脚步。理论上来说,「能源国家队」设立的基础在于解决新兴产业科技与研发的问题,但政府巧立名目把「能源国家队」用于成熟型但低效率能源产业,包括赖总统四大绿能选项及其他台湾不具优势的能源选项(如智慧电网、光电、风电),能源产业的要件是充足、稳定,但若干不肖业者把「境外採购」自嗨/内宣成科研成果,政府要求台电照单全收,故弊端不断!
另外,政府团队中具有能源科技背景的专才本来就不多见,再加上兼具产业经营经验者更是凤毛麟角,通常由经管及其他非能源背景的官员主事。但吊诡的是:非专业的误判造成「国王新衣」满天飞的绿能产业,却也正是政客及不肖业者上下其手的机会,不但令人怀疑政府设立「能源国家队」的初衷,也难怪王鸿薇立委指控云豹集团的涉入。
另外,「净零碳排」领域,这是另一个能源相关的燃眉之急。除了绿能使用可以提供「减排」的功能以外,碳捕获、利用、存储(CCUS,Carbon Capture Use Storage) 是最常被提及的系统技术,但后者的技术内涵极深的化学及生物系统转化 (尤其是二氧化碳再利用) ,非长期累积技术能力及资料库不能竟其功,二氧化碳转化成辛烷、淀粉或其他再生物质都耗费了巨量的预算及研发资源,台湾同时也不具这方面的研发能量!政客CCUS随意的一句话,研发人员则必须披星戴月长期耕耘,政客的忽悠千万不能当真!
事实上,台湾能源产业面临「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半导体护国神山、AI、充足稳定的电力系统是台湾必须突破的困境,而执政团队智慧更是关键,其间专业的判断、资源分配的公平性、计画的可行性都是重中之重!这个突破,不是政客随便编个简单的预算书、成立几个「产学能源国家队」、搞个小确幸代工就可以功德圆满的。
以此看来,穷尽一切资源搞绿能和净零碳排,不如摆脱意识形态及非核家园的禁忌,「重启核电」仍然是一个「简单可行」的策略。
(作者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科管所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