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积极在中东展开新战略布局,联合国安理会10日通过美国提案,呼吁以哈立即停火并释放以国人质。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日前与沙乌地阿拉伯与王储穆罕默德.沙尔曼会面,就两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达成共识。5月30日习近平参加中阿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并发表演讲,宣示以「两国方案」解决以巴衝突,支持缓解迦萨地区人道危机、巴勒斯坦建国并加入联合国战后重建,中美中东战略竞争各显神通。

美沙结盟稳定中东

2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已全部和中国大陆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会中发表的《北京宣言》,重申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大陆「一带一路」倡议协助中东国家推动多项大型建设计画,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装备升级,再到改善物流运输,全面提升当地的建设,以应付全球能源转型后的永续发展。

2023年沙乌地王储沙尔曼与美国总统拜登以及印度总理莫迪,利用在印度马德里举行的G20峰会之便,签署了「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计画,企图与中方的「一带一路」相抗衡,该计画不仅规模远不及一带一路,现在更因迦萨战争而陷入停滞,中国在中东经贸合作上的影响力,美国望尘莫及。

以色列在迦萨地区的军事行动,带来严重的人道危机;无差别的攻击造成大量平民死伤,甚至殃及联合国组织与国际人道组织人员,因而引起国际公愤。美国却视若无睹,继续提供以色列军火与资源,不但让美国在全世界失去道德高度,更让阿拉伯国家纷纷转向,寻求中国在外交上的支持。

之前,俄乌战争引发美国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与资产冻结,也引起一些富裕阿拉伯国家的戒心,担心一旦与美国交恶会遭受如同俄国的命运,决定分散资产风险,增加资产的多元化。习近平在论坛的讲话也提到要加强中阿金融合作,欢迎阿拉伯国家在大陆发行「熊猫债」,并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习近平在演说中关注了中东的和平议题,相较于一些传统大国,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起步较晚,相对利益纠葛与歷史包袱也较少,使中国在衝突各方中取得更大的信赖,让中国更容易扮演调解者的角色。2023年北京促成沙乌地阿拉伯和伊朗復交,歷史性的突破使中国在伊斯兰世界赢得了极高的威望。今年4月中国还邀请巴勒斯坦的法塔和哈玛斯到北京协商,为巴勒斯坦的建国与重建铺路,更是展现北京的企图心。

中国一带一路攻势

川普时代提议的《亚伯拉罕协议》,旨在促进以色列和沙乌地和解,因迦萨战争影响而停止推动。沙乌地表示,在巴勒斯坦问题未解决前,不会与以色列谈判,但与伊朗的关系却持续进展。消息指出,沙国王储沙尔曼已同意访问伊朗,沙乌地王室二十多年来首度访问德黑兰,标志沙国在美国武力保障与中国调解下,可望与伊朗走向和解。

美国在经贸与外交影响力虽消退,但驻军密度与数量之高为其他地区所无,许多国家依赖美国保护,特别是以色列和沙乌地,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非中国所能及。美国一度想抽离中东,将重心转往欧洲和亚洲,特别是亚太地区,但迦萨战争发生后,中东地区不稳,美国短期内不会脱身中东。

美国失去中东是从反恐战争开始,一些阿拉伯国家愿意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但对其文明衝突论则非常反感,对其推动政体改造更是戒慎恐惧。反恐战争的拖沓与失利,特别是拜登在阿富汗的仓皇撤军让美国失去威望。

就如同美国学者所指出,美国不再是阿拉伯国家合作的首选,中国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而中国的能源需求与「一带一路」倡议也需要阿拉伯国家,双方都视彼此为发展机遇,因而有了更深厚的合作关系。但美国在中东也有重大利益,不会善罢甘休,中东是中美竞逐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美国 #中东 #中国 #阿拉伯国家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