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为提供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于近年推出「博雅课程」供学生选修。博雅课程共分为六个向度,为该校毕业门槛之一,所有学生须于毕业前修满13学分、至少选修4个向度,此外又针对不同学院学生制定不同的修课规定:文、管、社的学生须修读五、六向度至少各2学分;理、工、海、医的学生如果想要选第五、六向度的话,最多只能修6学分;西湾学院学生则可自由选修,不受限制。

博雅课程多为2、3学分,意味着学生至少需选修5~7门课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也就是一学期能修一门是最理想的情况。然而,该校针对此类课程所开放的名额相对较少,校方又规定每门课可加签人数为该门课程开课人数10%。因此师生目前面临的情况为:学生有意愿修课、教授同意开放加签,但校方开放名额有限。

笔者认为校方针对课程加签的规定已影响学生的受教权,校方无法保障学生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并有学生因此无法在毕业前修毕所需学分而面临延毕的风险。学生理解学校希望促进多元学习的理念,但目前的修课与选课规定似乎未能实现这一目标。

该校学生已多次在学校社团中表达对博雅选课问题的看法,但几乎无法看见学校针对此议题正式回应。学生希望校方能开放课程加签名额,让教授自己决定课程修课人数,而非由学校统一决定。此外,也希望校方增加课程数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毕业门槛并回应学生的疑虑,例如为何不增加课程数量以及加签人数的主要考量。

另外,可能会有人质疑为何学生在四年的大学期间会因选不到课而延毕。除了上述所提及开放修课名额少之外,学生通常会选择在大三或大四出国交换以增广见闻。该校一向以拥有极多出国交换机会为招生特色之一,校方与师长也积极推荐学生参加此类活动,这使得学生需要在三年内修完所有博雅课程以便准时毕业。在修课时间紧迫、名额有限及课程衝堂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游学机会,以确保能够完成博雅课程。这使得博雅课程不再只是影响毕业,甚至阻碍了学生向外发展的机会。

如此以来,该校以往的招生理由是否依然适用?在学生能够兼顾课业的前提下,是否反映出学校未能充分提供学习机会?文章最后,再次表达学生的诉求:期待校方能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与调整。

(作者为中山大学二年级学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山大学 #课程 #延毕 #博雅 #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