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祝福各位教师佳节平安快乐。由于个人在师资培育大学任教二十多年,常在中小学现场与学校校长、主任和教师座谈,可以感受他们努力付出,然而大部分教师却相当不快乐。怎么说呢?

首先,重要教育法规更迭太快。《师资培育法》与《教师法》自民国80年及84年公布实施之后至今,各修正14次及15次,30年来平均2年就修法1次,这对于法规稳定性相当不妥,目前经修改千疮百孔,让人难以瞭解在这歷程中的师资生及所有教师,若遇到相关政策或个人权益问题,究竟要依循哪一个版本规范来解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这就让很多教师困扰不已。

两个教师的重要法规变动之大,改得面目全非,让想要担任教师,或在教育现场的教师,对于这两项重要法规看得雾煞煞,无所适从。面对难以依循不稳定的法规政策,教师怎么会快乐呢?

其次,不稳定的正式教职缺。今年9月开学很多学校聘不到代理代课教师的棘手问题。其实,找不到代理代课教师,政府应检讨师资储备制政策及待遇不佳和工作负担大的问题。因为这些代理代课教师也相当不快乐,一方面是近两年许多县市大开师资缺,许多代理代课者取得正式职缺,担任正式教职,面临新的挑战考验,一方面是前几年县市政府时而不开正式缺,时而大肆开缺,这种不稳定政策,让有心要担任师资,在经济环境变好,其他职缺好找又有较高薪资及稳定待遇已转行到各行业。这不能怪拥有教师资格者不来考代理教师,毕竟在不稳定,打点滴式等开教职缺,对跟正常人需要一份稳定工作,难以等待,所以转换跑道属于合理。因为,没有工作又怎会快乐呢?

第三,师资储备制的供需失衡。翻开2023年的《中华民国师资培育统计年报》统计,从1997年至今的师资储备人员近7万名,政府号称要多元化的储备制来改变一元化的公费制,但至目前还有近7万人拥有合格教师证,却无法获得正式教职,目前又不愿意转任代理代课教师,这凸显了个人及国家在师资培育的浪费。这波师资供需极大失衡,是教育当局在师资培育多元化,以储备制来代替公费制的反讽。

为了力挽狂澜,新北市为吸引代理教师服务,自113学年度起首创参加新北市教师甄选备取未分发者,只要本学年留在新北市代理,若参加114学年教师甄选初试可加分10%,若加分达录取门槛,将以增额录取进入复试,以吸引热情教师加入新北市。看来县市政府期待这帖药解决当务问题,仅是治标,实质无法真正留住优质师资。政府这种不稳定招聘,是让很多想要进入教职者很不快乐原因,也是纷纷求去的主因。

第四,生源少,工作压力大与校事会议纷争多。中小学教师受到少子女化的影响,113学年小一入学人数仅18万余名,116学年将减少2万名小一新生,未来更严重,而这势必造成骨牌效应,各级学校学生人数会大量减少。然而这波生源少,非但没有因班级学生数少,教师少批阅作业而减轻工作负担,反而在108课纲下,课程需要的情境教学、素养导向学习及评量,新课程研习与常常需要进修,加上许多师资需要兼任行政工作,又要应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关注问题,工作量倍增,压力增加不少。

尤其原本为处理不适任教师于2020年颁行的学校教师解聘、不续聘、停聘或资遣办法中的「校事会议」,却成为家长任意投诉教师违法的讨论机制,甚至恶意攻击的管道,使得现场教师疲于奔命,无法从教学专业中获得尊重与支持,又怎么会快乐呢?

第五,无法达成目标的新公费制。近年有许多县市提出少部分的公费生,与师大培育大学结合,期待招募优质的师资生,从大二起至毕业给予公费培育,期待毕业后到所签约的学校服务,公费生毕业后,应至偏远或特殊地区学校服务。看起来对于师资培养是有助益,然而很多学校面临了许多公费生在毕业前,突然又转换跑道,认为教师甄试好考,因此就想赔公费,参与教甄,考到市区学校,而不到需要绑在偏乡学校。这造成师资培育大学资源浪费,又无法符合各县市需求,而这些师资生,赔了公费,拍拍屁股了之,没有任何罚则,这种没有任何权利与义务的公费培育制度,导致师大培育大学有心要培育,却无法抵挡每人选择工作自由的权利与保障。目前这制度产生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初任教师工作负担及压力大,资深教师行政大逃亡。中小学的初任的资浅教师,不仅一进入学校没几年就要兼行政,而且要做好教学工作,然而更重要的是资浅教师面临被超额师资,随时有被超出要打包走人的困境。由于各县市正式师资缺额受到年金改革,资深教师无法退休,所以员额补充不稳定,因此每年新进或初任教师人数不多,加上资深老师认为他们已接过行政,可以免役,不愿更多投入,在学校行政大逃亡下,没有教师要兼任。校长得拜托年资浅师资,可以想见,他们对学校环境生态不瞭解,有些刚从学校毕业对于行政体制,甚至行政知能不瞭解,就要他们兼行政。这岂不是让新进教师正要瞭解未知的学校生态,在行政经验不足,就立即陷入行政泥淖,进而制造更多学校问题吗?这也难怪初任教师相当不快乐!

(作者为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经营与管理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教师 #师资 #学校 #问题 #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