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葛莱美奖入围名单公布了,我突然在里头发现了一个新的奖项:口说诗,spoken word poetry。原来,诗朗诵,也是一种音乐形式!
口说诗是2023年葛莱美奖才设立的奖项,前两年的得主是同一人:J. Vyl,艾维。当然,还没什么人知道他,然而,以后这个音乐形式如果流行起来,他就会成为始祖了。他怎么表演?跟饶舌很像,有文字诵念,也有背景音乐,也有一点节奏感与文字押韵,但,就不是饶舌!
其实,就是类似诗歌朗诵,只是,那些诗一开始就是为了口说表演而写,不是把写好的诗拿来朗诵。写来看的诗,跟用来念的,写法还是有些不一样,但表演形式很类似了。可以加音乐衬底,也可以不要,重点是要有诗句。
诗歌,最早就是口说的,在文字还没发明,或者书写不方便的古代,诗歌创作出来就是要念给别人听。诗,为什么要押韵?就是为了好记,也好念,大家听了就跟着念了起来,也背了起来。念来念去,其中音感比较强的人,就念出了音调,然后第一首歌就诞生了。诗,先于歌,而且是歌的基础,从歷史与演化的观点来说,应该是如此。
后来,歌走上了自己的路,就有了歌词,很多时候先有了旋律,再配上歌词,而歌词,虽然看起来像诗,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基本上歌词注重音乐性,也就是语文的声音部分,包括节奏与押韵,而诗,最重要是文意的表达。
因为口语诗与饶舌的类似,我于是把饶舌的歷史研究了一下,总算也弄清楚了,这一点几乎台湾没什么人提过。是这样,饶舌起源于1973年的纽约布朗克斯区,有一个DJ叫Kool Herc,贺克,在街头的音乐派对,把放克与灵魂音乐的贝斯与鼓点,也就是节奏的部分,抽离出来,在两个唱盘上交替拨放,BuBuDaDa,BuDaDaBu什么的,因为拿掉了旋律与和声,节奏被强调出来,哇,大家被鼓动起来,跳舞就更加带劲了,而那些贝斯与鼓点的音乐片段,就叫break,后来称作歇段。
问题来了,一直在那边BuDaBuDa,B-box什么的,也不是办法,于是就加了歌词进去,然后饶舌就出现了。加什么歌词?比一般歌曲更长,内容也包含更广,特别是可以表达强烈情绪或复杂思想的文字,因为用念的可以念很多字。嗯,这样的歌词,其实就跟口语诗,很接近了。
饶舌的另一个起源,就是口语诗!1970年左右,有两个重要团体与人物,一个是The Last Poet,最后的诗人,另一个是Gil Scott Heron,两人把口语诗发行了唱片,受到欢迎,而使得口语诗这个古老的表演形式,成了流行音乐的一环。这时候,1973年那场布朗克斯街头派对,尚未举行。1960与70年代,是美国的民权运动年代,最后的诗人的第一场表演,就在1986年,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麦尔肯X的生日那天举行,而他们的创作主旨,当然也就跟政治与社会议题有关。
然后,歇段加上口说诗,饶舌就诞生了。舞蹈呢?霹雳舞怎么来的?大家在街头唱饶舌,相互对尬,嘴巴讲来讲去以后,就会手来脚来,相互推来推去,倒在地上,然后奋力跳起,就是了。
饶舌起源于1970年代的纽约,后来流行到加州,然后有一个团体叫LA Boyz,台湾人后代,在1991年来到,或者说回到台湾,台湾人就开始唱饶舌了。
饶舌后来可怕地席卷流行音乐,但口说诗,嗯,饶舌的起源之一,还是留在原地,只有小眾的粉丝,然而,它不折不扣,仍就是一种音乐形式啊,也就是旋律与节奏这些音乐要素降到最低,只保留歌曲的文字,尤其是文意要素的音乐。为什么说是音乐?跟写在纸上供阅读的诗,还是有所区隔。
台湾,还没有口说诗这样的音乐形式,甚至根本没什么人知道,其实,诗人痖弦刚过世,你把他的代表作〈深渊〉拿来念,配上一点背景音乐(比如史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就是非常吸引人的口说诗了,录起来发行成唱片让大家听,应该也会受到欢迎。
葛莱美奖老早有口说文字的奖项,类似有声书,蜜雪儿•欧巴马就得过两次,但口说诗的创设,是这两、三年的事。(作者为医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