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日前发生惊人的政治变动,总统尹锡悦在晚上10点宣布全国进入戒严,11点起生效的戒严令大致为:「一、禁止一切政治活动,包括国民议会、地方议会和政党、政治组织、集会和示威活动;二、禁止假新闻、舆论操纵和虚假宣传;所有媒体和出版物都要接受戒严司令部的控制;三、禁止罢工、停工和集会煽动社会骚乱;此前罢工的医务人员必须在48小时内返回工作岗位……。违反者,可根据戒严指挥官特别措施权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被逮捕、拘留、扣押和搜查,并根据戒严法条进行处罚。」这个戒严令在发布后6小时解除了,可是它会对韩国未来的走向留下一个不可磨灭的记忆。

回顾韩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歷史,可以说是筚路蓝缕,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一直到后来开花结果,可说是创下了奇蹟。现在这个奇蹟蒙上一层阴影。

早期台湾和韩国都很落后。1960年台湾的平均每人GDP为163美元,韩国是158美元,差别不大。到了1980年,虽然经过石油危机,台湾的经济基本上成长快速,平均每人GDP成长到2389美元,那年韩国只有1715美元,两个经济体的差距大幅扩大。

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韩国也被严重波及,韩元大贬,到了需要向IMF求助的状态,韩国人把那天当作是全国的「国难日」,呼吁民眾捐出黄金等贵重物品帮助国家度过危机。韩国的平均每人GDP从1996年的13000美元,跌到那年的8282美元。同样1998年台湾的平均每人GDP是12820美元,比韩国高很多;那时很多人对韩国嘆息,对台湾称羡。

但是过了那一个时刻,两个经济体的发展就截然不同了。韩国其后对于经济结构力行重大的改革,促进企业整併,经济体质发生改变。而且韩国曾在1980年代推动重化工业发展,包含钢铁、化工与造船,刚开始时跌跌撞撞,但到了公元2000年代,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露头角。

2003年开始韩国的平均每人GDP超过了台湾,而后长期一路超过,到了最近几年因为匯率的变动,有的时候台湾又反超过韩国,不过基本上韩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可能强于台湾的产业比弱于者为多。

韩国本身非常重视国际形象:1996年的10月顺利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后者被认为是已开发国家的「身分证」。韩国是日本之后第二个加入这个组织的亚洲国家。

今年前10个月韩国取代日本,已经成为台湾的最大的入超来源国,达到180亿美元,刷新歷年纪录,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楚的指标。长期以来日本作为东亚供应链最上游的高阶零组件、设备、原料供应国的地位几乎都没有动摇过,但是现在就台湾的进口而言,韩国已经某种程度取代了日本。入超的主要项目是半导体业的记忆体。日韩的电子业相比,例如原来三星对新力(Sony)而言只是侏儒,但现在Sony公司股市的总市值是1230亿美元,但是韩国三星的总市值已经达到2515亿美元,两倍有余。

韩国不但在重化电子工业产品上在全球享有一席之地,它也变成一个文化输出大国。另外,韩国人一直非常自豪的就是他们自从被列入已开发国家以后,在法治上遵守规范,实现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应该有的制度稳定性与可预期性。他们宪法规定总统只能一任五年,司法的独立性也很强,即使总统或者他的亲信犯罪,都会受到制裁。无论从经济、法治、文化的角度来看,韩国都可以称得上是亚洲的强国,不辜负「已开发国家」的名声。

在优质民主的发展上,韩国也有过贡献。前一任总统文在寅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反核,但他说如果当选总统,韩国正在建造中的两座核能反应炉的存废,要用审议民主的方法决定。他当选以后,用此方法以随机抽样抽出数百位公民,进行多次的长时间讨论,最后做成「不改变基本政策但主张此二炉继续兴建」的结论,其实就是「以核养绿」的意思。文总统照办,全国平静。

但是在3日晚上之后,一切都变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一夕破灭;韩元大贬,以后多半会被国际机构调降信用评等。大家一夕之间惊醒,发现韩国好像还是落后国家,险些回到军事政变后独裁的时代。这一天,或许未来在史书上,会被记载为第二个「国难日」?

(作者为东吴大学讲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务委员)

#韩国 #台湾 #GDP #总统 #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