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立法院排审预算掀起新一轮文宣战,其中有关外交部经费删减的提案很有意思,可当作文宣战的经典案例。国民党立委廖先翔提案删除外交部4亿预算,理由是外交部的业务执行能力与经费运用有很大问题,希望藉此督促外交部扮演好自身角色,「最起码宏都拉斯这个曾经的邦交国要拉回来」。之所以提到宏都拉斯,是因为他看到媒体上有关宏都拉斯与台湾断交后民不聊生的新闻,这些新闻指出宏国转向与中国大陆建交后,经济崩溃,尤其白虾市场受到重创,因此认为宏国国民与政府应该非常怀念与台湾建交的时光。

事实真的如此吗?显而易见的,这类新闻从台宏断交以来就一直充斥媒体,相同话题不断重炒,文宣操作斧凿甚深。首先,宏都拉斯的白虾养殖业受到衝击是事实,最直接原因确实跟台湾有关。一直以来,白虾和咖啡都是宏国向台湾出口的最主要两种产品,根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台湾每年进口白虾2.5万到3.6万公吨,其中宏国占30%,过去得益于台宏之间的自贸协议,宏都拉斯出口白虾还有优势,但随着台宏断交自贸协议随之终止,宏都拉斯白虾就要面临高达20%关税,自然就失去台湾市场。

当然,按照正常的理解宏都拉斯定会选择中国大陆作为替代市场,而唱衰宏都拉斯的新闻也是基于同样逻辑,但认定大陆经济萧条,买不起相对高品质的宏都拉斯白虾,而更负面的操作则直接声称宏国被大陆所骗,建交后就不理会白虾出口需求。

这种言论说得煞有其事,但不合逻辑,宏都拉斯既然顶住美国的压力选择与大陆建交,自然不会想当然尔的只听一些口头承诺,果不其然,大陆和宏都拉斯在建交之后很快就签署了自贸协定,而根据早期收穫安排,第一批享受零关税的36公吨白虾也于2024年9月底抵达天津等港口,正式进入大陆市场。

当然,这一数量相比台湾进口的上万公吨来说还是九牛一毛,但任何一种市场替代其实都属于渐进式的贸易行为,不可能因为一纸自贸协定就轻松转换。事实上,大陆这两年一直邀请宏国白虾业者参加大陆的渔业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媒合业者和消费需求,要知道中国大陆的年白虾消费量高达250万公吨,而进口量也超过百万公吨,宏都拉斯缺少的只是市场关注度和熟悉度,但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外媒也分析宏都拉斯白虾遭遇挫折的深层次原因,当地业者承认,过去宏都拉斯依赖台湾单一市场,其加工厂设备、包装材料等都根据台湾市场要求而设计,这类基础设施现在都要重新设计调整。换言之,如今宏都拉斯白虾出口出现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标准的市场行为,而且是短期震盪。因此,现在就唱衰宏都拉斯显然有些草率,或者是有心人士刻意操作。

有意思的是,立委拿这些似是而非的新闻来质疑赖政府的外交作为,显然是不知不觉陷入文宣战操作的议题陷阱,但赖政府没想到的是,立委误打误撞还是他们受到衝击,删掉了文宣经费之后,这类文宣操作最终只能无疾而终。

#宏都拉斯 #宏国 #大陆 #文宣战 #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