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人曾经提过水下无人潜航器(UUV)「海翼号」,重量仅65公斤,最大潜深超过美军排水量85吨「虎鲸号」UUV的3400公尺,达6329公尺,可说是潜舰的水下克星。
当时本文尚未提及这么轻盈(65公斤)的海翼号如何进行集群(Cluster)作战,可能是接受常规或核动力潜舰的指挥;这不?马上就出现了新型超大型水下无人艇(XLUUV),其排水量是「虎鲸」的6至8倍(大约510吨至680吨之间)。看起来,这款XLUUV应该也是无人的。
还有跨介质无人机,有了这个武器,使得空中、水面与水下作战得以整合在一起,而水空两个跨介质的指挥节点,正是这款超大无人潜航器。
根据《上报》援引军事网站《海军新闻》(Navy News)报导,这款中国XLUUV型号是CSSC-705,被美国卫星在广州国际造船厂(广船国际)船坞中被发现,该艇外观无帆罩,X型尾舵,可能是常规、而非核动力推进。《海军新闻》推论,由于其巨大舰壳,可能是载人潜舰。以下是3个关于XLUUV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XLUUV是广船国际建造的吗?
广船国际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主要业务是建造大型民用船舶例如油轮、液化气船、客滚船、豪华邮轮、特种船舶等,过去并无建造水下潜航器的记载。
本人在网上查找CSSC,发现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英文“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缩写,是中国重要的船舶及海洋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旗下包括多个研究所和制造单位,而705表示该公司705研究所。CSSC-705是研发与制造单位,并非型号。
705所长期研发水下装备,包括潜航器、鱼雷、水下机器人等,其产品包括军民两用。由此看来,CSSC-705应该表示新型XLUUV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5研究所主导;由于705所位于西安,委托广船国际制造是可能的,以利日后港试、海试、量产。
此外,705所是个研究单位,制造几个样品没有问题,但若要大规模生产,还是交给正规造船厂比较合适;可见这款XLUUV的数量和海翼号UUV一样不会少。就体型而言,重量仅有65公斤的海翼号,其数量将远大于XLUUV,而且XLUUV可能是海翼号的指挥舰,形成若干察打集群。
第二个问题:XLUUV的动力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近年中国在工业各领域进步神速,包括核动力(小型化)与常规动力。2018年7月,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排水量仅数10吨的核动力无人水下航行器「波塞冬」号最后测试的视频,预期可作为猎杀航母的杀手。
如果连俄罗斯都造得出来小型化核反应炉,中国没理由造不出来。事实上,中国已经掌握小型化低温核反应堆技术,例如电功率达12.5万千瓦的「玲珑1号」,提供给广船国际建造小型化核动力XLUUV毫无问题。
除了核动力,中国XLUUV还可能採用混合动力系统(AIP+锂电池),可显着延长XLUUV的水下续航时间(数周至数月),且静音性能优异,适合进行战术性任务。不排除在进行短时间高负载任务时,可能採用高能锂电池。
第三个问题:为何没有帆罩(指挥塔)?
帆罩存在的理由只有1个:航行安全。在更多的时候,帆罩就是个「阑尾」,因为舰长可在水滴形舰体内指挥作战,根本无需跑到指挥塔上面冒着炮火风险。由于XLUUV无帆罩设计,必然大幅提升其在水下隐蔽性,对于我海军反潜能力的威胁着实不小。
可是潜舰毕竟还是要进出港、上浮换气、透风和补给,例如在「无害通过」时,潜舰必须上浮并悬挂国旗。若无帆罩登高望远,可能发生海上事故,或在上浮时,海水可能打上甲板,甚至于海水从舱门灌入舰体。
除此之外,帆罩产生了相当大的阻力,水流在帆罩和艇身的交界处还会产生马蹄涡,带来大量的噪音,大大的影响隐蔽性。转弯时,帆罩还会产生侧向升力,使得舰体侧倾摇摆。基于航安理由,帆罩就这么一直留着。反正是无人潜航器,再加上有AI技术加持,这些细节就免了吧!
从无帆罩的设计可以看出,《海军新闻》认为其可能是载人潜舰的推论是错误的,这款XLUUV就是无人的。500多吨的舰体能够装载很多小型海翼号、以及其它武器例如鱼雷或跨介质无人机(CM-UAV)等,空间永远不嫌多!
XLUUV之战略侦察
XLUUV体型虽不及常规动力潜舰,但却远大于海翼号,而且具备动力,可独立自主进行战略侦察甚至打击任务。根据网上资料显示,俄罗斯核动力潜航器「波塞冬号」航程可达10000公里、潜深达1000公尺,可携带常规或核弹头。
据闻,美军「虎鲸号」潜航器最大潜深达惊人的3400公尺,更是吓人;而「海翼号」最大潜深达6329公尺,推论中国XLUUV最大潜深并不浅。
XLUUV可利用舰上声吶、光学感测器、电子侦测设备,秘密测绘海底地形、监控敌方舰艇活动、截获海底通信电缆数据,有必要时甚至于打击敌舰。假设中国XLUUV潜深介于波塞冬号和虎鲸号之间,解放军将其部署在本岛东岸,以其最大潜深1000到3400公尺,不但国产海鲲号潜舰搆不着,连舰上MK-48鱼雷也打不到,对于本岛防卫的威胁不言可喻。
通常鱼雷的最大打击深度在900公尺左右,理论上,虽然MK-48鱼雷最大打击深度可达到900公尺,但水压对潜舰和鱼雷都是极大的考验,900公尺打击深度之说大有问题。
XLUUV之协同作战
XLUUV可部署于关键水道例如南海与西太平洋,通过自主声吶阵列或与其它平台,例如水面舰艇、航空器、卫星和载人潜舰共同组网,形成整个海域的反潜监视网;而XLUUV恰可作为小型海翼号、跨介质无人机、以及其它海空载台之间的指挥节点。
要想成为指挥节点,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通信。一般潜舰通信包括、水声通信、无线电长波通信、雷射通信、中微子通信、量子通信等;除掉较科幻的中微子通信,比较靠谱的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确实存在,而且我们相信已经服役。如果没有这回事的话,为何中国于2016年8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到太空?墨子号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进行三维度的量子通信,以彻底解决诸多通信难点,例如水下通信或者黑障通信(飞行速度达5到12马赫之间会产生黑障效应,导致无线电通信中断)的问题。
只要解决通信问题,XLUUV就可透过战术数据链,作为水下与空中的指挥节点,协同各个载人或无人平台之间作战,甚至于协同极音速导弹作战都可以。
XLUUV之特种作战
从XLUUV体型看来,应可携带轻型鱼雷、水雷、巡航导弹、甚至于小型核弹头,突击我港口与海上设施、并威慑美日集团。若有必要,更可为蛙人部队提供装备运输或导航;如果採用核动力推进,可长期潜伏深海,作为移动式核威慑平台。
与国军有关的,当然就是斩首行动。数十、数百艘XLUUV携带无数个跨介质无人机,潜航至淡水河适当地点突然升空,对我实施斩首行动;恐怕海军再建造100艘海鲲号潜舰也无济于事。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研究员,法国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 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中天新闻网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