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日前宣示,将在立院新会期推动修正《环境基本法》、《电业法》、《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并主张以「非碳家园」取代「非核家园」,让既有核电机组延役20年。行政院对此重申,必须达成核安能确保、核废可处理、全民有共识三要件,方考虑续用既有核电。只是,行政院决心贯彻非核家园政策的同时,是否也应诚实面对伴随而来的挑战?

首先,去年整体火电占比来到83.5%,创5年新高。按蔡政府8年前的规画,燃煤发电占比须于今年减少至30%,燃气发电占比须调升至50%,油电则完全归零,而核电陆续退场后,可由20%再生能源衔接无碳电力供给的任务。但现实是,截至去年11月煤电占比仍高达39.7%、气电占比42.3%、油电占比1.5%,8成以上的火电占比,不仅不利于减碳,更无助于空污抑制。

值得关注的是,重押在一般存量仅7至11天的天然气,完全不符能源安全维护的标准。

此外,再生能源整体开发进度落后,去年前11个月的电力供给仅占11.1%。来自不可调控的光电与风电虽然发出220亿度电力,但仍难以填补核电占比下降后的缺口,甚至还增加电力供给的不稳定性。不搭配无碳基载电力,再生能源难撑大局。

自俄乌战争后,国际能源市场的天然气价格波动频繁,台电的自发电力或购入电力成本都因此长时间在高檔盘旋;而再生能源两大主力的光电与风电,每度电力的趸购费率分别高达4.87元与6.59元,均远高于台电自发电力的每度2.78元。两种因素加成,导致台电在113年的每度售电成本达3.71元,高出每度平均电价的3.48元,即使歷经1年2次的电价调涨,台电自编决算依旧亏损411亿元,连续第3年出现赤字。为降低亏损,政院拨补或台电举债都非长久之计,最终只能依赖电价调涨。

行政院长卓荣泰说电价是否调涨将尊重专家意见,预期上半年「电价费率审议会」极可能做出同意调涨的决议,且对象会从工业用户扩大至一般民生用户。然而,涨价是唯一解方吗?台电亏损难道不是肇因于错误的能源政策吗?

平均每度成本仅1.42元的核电若能续用,短期内便可大幅改善台电的财务状况,即使仅核二、三延役,1年供电312亿度便足以让台电获利640亿元。无碳的基载核电增加,排碳电力占比自然下降,不仅空污有解,核燃料长达18个月以上的安全存量,更能有效提升我国的能源安全。

卓揆说电价调涨与否尊重专家意见,能源政策调整是否也能比照办理呢?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特聘教授)

#核电 #电力 #供给 #电价调涨 #非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