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公布去年超徵税收5283亿元,创下歷史新高。国民党立法院党团宣布将推动「还钱于民2.0」,全民普发现金1万元的提案,让全民共享超徵税收的成果,并将会此案列为新会期重大法案。但赖政府并未正面回应,行政院只表示目前更应关注总预算案;部分绿营立委则表示,超徵部分应该要优先填补被立院在野党删减的重要预算。

从前总统蔡英文第2任开始,民进党政府持续出现税收鉅额超徵,2021年为4327亿元、2022年5237亿元、2023年3860亿元,连同2024年,连续4年总计超徵1兆8707亿元。如此鉅款,该怎么运用,确实应该审慎规画。

儘管财税专家大都建议超徵税收应优先用于偿还债务或是拨补支出不足的部分,但在野党和舆论大都要求一定比例普发民眾。这一方面显示,近年来庶民生活越来越困难,如主计总处发布2024年全年CPI平均年增率为2.18%,是连续第3年突破通膨警戒线2%。此外,财政部公布2024年我国赋税负担率(税收占GDP比率)为14.7%,创下26年新高,若换算平均每人税负则为15万9348元,也创歷年新高,较2023年增加1万1478元。

因此,不论是2023年以「疫后振兴经济」名义普发的6000元,或是目前在野党有意推动的普发1万元,对民眾来说,都是不无小补的小确幸。

其次,人民普遍不信任政府用钱的方式,担心若是这几千亿的超徵税收留在中央政府手上,只不过是让执政者多了一小笔私房钱罢了,政府会怎么用,外界根本难以监督,与其如此,倒不如发给民眾,1个人多个1万元,一家4口就是4万元,添购大型家电或是做个小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

民进党政府对「还税于民」态度消极,但若以国民党准备提案的全民普发每人1万元而言,总共需要发放2350亿元,还不到2024年超徵数的一半,赖政府还有高达2933亿元可以规画使用,数额超过今年度总预算2.9兆元的1成,比被在野党删减的2075亿元还多很多,可以运用的空间很大。

2023年4月,蔡政府将税收超徵金额普发每人现金6000元,当时台湾民意基金会的民调显示,73%民眾认为这对生活所需有所帮助,其中,最有感觉的是20~24岁的年轻人,8成3觉得这笔钱有助于日常生活所需。赖政府整天希望能够增加年轻族群的支持,现金普发下去,应该可以期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吧。

不过,就执政效能而言,赖政府还是应该要严肃看待税收超徵一事。税收超徵代表国库的收入比预期更好,因此,政府有更多财源可以使用,造福民眾生计的空间也更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超徵代表实徵大于预估,因此,「超徵」其实与「短估」是一体的两面。

民进党政府从超徵的角度出发,自认是执政成绩表现超乎预期;但若是从短估的角度看,连续4年出现3千亿以上的超徵,意味着政府估算能力严重不足,财政部和主计总处这两个单位实在是应该要好好检讨,毕竟国税持续出现巨大短估,影响政府预算编列和国家整体资源的配置,终究不利于政府施政。除了推动还钱于民,在野党也要好好监督执政者的税收规画能力与财政纪律。

(作者为作家)

#超徵 #普发 #1万元 #赖政府 #在野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