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实行一党制,没有领导人普选、没有多党竞争制、没有司法独立,西方对此长期质疑和诟病,台湾也不例外。不过,中共体制运作超过75年,公认具有高度的效能,多家西方民调机构实地调查,也都显示大陆民眾对体制认同度超高,原因何在?归根究柢,混淆「集权」与「极权」应是主要原因。
制度特色 集权与制衡
极权多以帝王、军政府、寡头、家族世袭、异族侵占或殖民统治等形式出现。极权体制依靠暴力、谎言与压榨运转,违背人性、践踏人权,也违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往往脆弱而不易存续。二战结束后除少数例外,极权体制在人口少、贫瘠且偏僻的地区才可以存活较长时间,根本原因是统治者权力得不到制衡,导致滥权、胡作非为,人民迟早会反抗。
集权则是权力集中或分立的问题,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概念,不存在道德优劣之别。集权与分权的源起与形成,与歷史文化脉络密切相关。美国政治制度起源于古希腊民主制与古罗马共和制,是继承了西方宗教、君主、城邦权力的漫长博弈后,逐渐形成的制度。美国採严格的分权制衡制,但罗斯福新政及现在进行式的川普2.0偏向集权。
「自由民主制」本质上是分权与制衡的代名词,成为全球主流价值是二战结束后,西方阵营将本身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化的结果,并形成「民主vs极权(或威权)」的话语体系,苏联解体后,一度被认为「歷史的终结」。台湾作为全球第三波民主化的典范,是唯一实行直选、多党制与政党轮替的华人地区,认同自己身处民主阵营,视中国大陆为极权或威权体制。
中国王朝延绵千年,皇帝独揽权力,但在农耕文明基础上设置了精密而繁杂的制衡体系,决策、咨询、审议、执行、监察权分属不同部门,加上乡绅地方治理与科举制,中国帝制在西方工业革命衝击前,都能维持显着优势。国父孙中山创立五院制,便汲取了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文明。1949年中共建政,表面上是模仿苏联体制,但核心是承袭中国传统政权逻辑:权力集中与内部制衡。
民主异化 用民粹纠偏
西方在歷史脉络下产生了「分权与制衡」,大陆则在中国歷史脉络下产生「集权与制衡」制。中共常常被人揶揄「会多」,但正是这些工作会议,先藉由「分组讨论」,令代表各地区、各部门、各利益群体的与会者充分表达诉求,再由高层整合、吸收各方意见,形成或调整政策,最后透过「大会总结」一锤定音,再在会后进行自上而下的传达与执行。再如,中共官员时时刻刻被纪委、审计、巡视组、督查组严格审视,也有上下级、同僚及民间力量紧盯和关注,各层次的检举制度构成了内部制衡力量。
中共的集权与制衡,既适应了人口多、地域广的基本国情,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需求,也避免了从集权变为滥权再滑向极权,导致体制失灵或崩溃。这也是地方出现维权或反抗运动,多半打着「反贪官不反中央」的旗号,一些政策出台后,若出现偏差造成不利影响,多能在一段时间后引起察觉并做出调整。习近平上任后中共反腐力度不变,至今仍受到民眾支持。这些迹象都说明,集权与制衡并存,维持了中共体制的效能、自我纠正与正当性。
有趣的是,川普2.0在马斯克等人协助下,大刀阔斧变革政府组织与运作模式,中断援外体系,大举揭露联邦政府内部腐败现象,并主张回归一战前的美国内外政治路线。这不是恰恰说明,当特定政治菁英垄断政治资源,即便是分权也难以达到制衡效果,最终导致美国菁英民主制度异化,不得不透过川普、马斯克这种民粹政治领袖来纠偏吗?
而这也再次说明,集权绝不等同于极权,分权却有可能出现滥权,中国大陆实行有制衡的集权制度,台湾乃至西方社会不可简单视为对立面,而所谓自由民主制度的真谛,也到了重新思考与调整的时候了。(系列完)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