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回归白宫后的第一次国会联席会议演说中,我们看到了极具象徵意义的政治宣示。川普不仅针对民主党下战书,也向世界宣告,要跟美国打交道,就必须要让美国获得利益。

不论是对民主党大力批判,还是对外强调用关税将会打赢贸易竞争,川普不在乎深化对立,也不在乎国际合作,引领这样一个两极化,又逐渐走向孤立主义的美国,川普究竟打算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

从演说中,我们能看出什么端倪呢?其实,川普的演说确实传递出现阶段川普的核心战略,就是要让共和党支持者感受到川普政府有过人的能耐。因此,无论是在移民政策、政府瘦身,还是对外贸易上,川普的话语都充满自信,即便夸大其词的成分不少,但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满足了许多共和党人长久以来的愿望。

从将英文定为唯一官方语言,到强化边境管制、削减非法移民,再到对企业施压、促使产业回流,这些政策无疑强化了他的政治基本盘,也使得共和党的国会议员们,对他的强势领导只能採取配合的态度。为了创造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效果,从演说中推敲川普的政策思维,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方向:

第一,回归传统价值。 这意味着反对进步派的多元文化、性别认同与全球主义论述,而更强调美国的保守价值观与美国优先。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战争的策略,更是一种凝聚选民的手段。

第二,强迫产业回流。 透过高关税施压企业投资美国,并且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美国制造」不仅是经济政策,更是一种象徵性的爱国行动,迎合川普支持者对美国优先的期望。

第三,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府。 这点与传统共和党理念一致,川普大幅删减预算,透过马斯克带领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将预算引导至他认为更有价值的项目。

第四,强化边境管制。 这不仅是一项控制非法移民的政策,更是一种经济保护策略,确保蓝领阶级不必与非法移民竞争工作机会。在共和党的政治语境中,这样的政策有助于稳固中低收入阶层选民的支持。

第五,以美国利益为中心的外交政策。 川普强调不做「世界警察」,不信任国际组织,而是採取一对一的双边谈判策略,直接向对手施压以换取经济利益。这使得美国的外交手段更加短期化、交易化,而非基于长远的国际秩序建构。

除了这五大方向,川普的演说还传递了一个微妙但重要的外交信号:对于无法匹敌美国国力的国家,如南韩与印度,川普毫不留情地施加压力,甚至可能在接下来的互惠关税政策中,祭出惩罚性措施,逼迫这些国家让步。但对于能够真正与美国竞争的中国,川普却刻意保持模糊,避免直接挑衅,因为他认为美中关系的核心是交易,而非纯粹的敌对。

他的策略是将地缘政治竞争转化为地缘经济竞争,以谈判换取利益,而非直接对抗。这显示出川普的态度与传统政治人物确实不同,问题是,北京真的看不出川普想要交易?如果要交易,北京难道真如川普期待只谈贸易,全面配合美国?

此外,从共和党议员对川普演说热烈支持的反应,可以看出川普已经掌控美国保守派政治势力。拜登时期,由于白宫立场较为温和,导致国会成为权力焦点,甚至在部分政策向上主导政府决策。

然而,川普回归后,行政权力再次压过国会,共和党议员在演说中屡次起立鼓掌,展现了对他的高度忠诚,这意味着川普的影响力已经深植共和党内部,国会将难以像在拜登时期那样挑战总统的权威。

如果说拜登时代的美国政治是一种「权力分散」的状态,那么川普的回归则是「权力集中」的象徵。他不仅团结了共和党内部,还透过贸易与外交手段向外施压,试图重塑美国的全球地位。

集中大权在手是否真正能让美国再次伟大,仍有待时间验证,但对于准备跟美国打交道的台湾和其他小国而言,恐怕必须思考的问题是,面对更强势的川普,低头配合实现美国復兴梦,对自己会不会是一场恶梦?

(作者为美国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川普 #美国 #竞争 #国会 #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