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主导的大罢免潮已进入第2阶段。老实说,民进党推动大罢免的火力已十分旺盛,然而,挺绿力量和资源仍源源不断持续集结。国内政局以及整个社会氛围正进入一片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诡谲之中。

赖总统下达动员令

事实上,亲绿侧翼发动的罢免行动,一开始就是抹红蓝委,宣传在野党立委是中共同路人,因此,赖清德总统13日的国安会议与大罢免可谓相互呼应。此外,赖清德13日还正式下达动员令,要求党公职全力投入协助办理全台8场「政策宣讲会」。

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指出,政策宣讲会与大罢免「互为表里」,之前他曾预告,赖清德会在民进党大罢免系列活动中担任压轴;外界猜测,国安会议的相关结论与后续作为,正是为赖清德铺垫「大出场」的正当性。

除了行政体系的全力投入,近日,影视文化界也投入了这场大罢免。纪录片导演杨力州发起制作大罢免影片,据闻有上百名电影圈人士响应计画,并已于13日起播放影片,呼吁民眾除掉不适任的乱台立委,就像日常倒垃圾一般。

根据中选会最新公布的审查结果,在61名民选公职人员罢免案中,已有38人通过一阶门槛、进入第二阶段。其中包括34名国民党立委、1位无党籍亲蓝立委陈超明、1名新竹市长高虹安,以及2名民进党议员。没有通过一阶审查的被罢免立委均为民进党籍,且其中有5位已超过补件期限。因此,绿营名嘴及侧翼这几天都兴高采烈,直呼罢免立委案目前进度为35:0,国民党的情况极为难堪。

罢免投票与选举投票的动机完全不同。选举的核心思维以选贤与能为主轴,选民要从各个候选人中,挑选出最好的一位;但罢免却相反,罢免的目的就是要让某位已当选的政治人物下台。因此,提出罢免的人或团体,往往必须进行所谓的「仇恨动员」,也就是要想办法催生选民对被罢免者强烈的负面甚至仇恨情绪,这样才有机会让民眾出来投罢免票,达到罢免的目的。

影视工作者以「垃圾」形容在野党立委,极为不妥,毕竟再怎么不喜欢国民党立委,也应尊重这些民代同样是台湾人民所选出来的,电影人如此口出恶言,显示他们也极度藐视蓝委背后的民意。这真是不好的示范,要倡议罢免谁是人民的自由,但是这么强烈的用词,只会撕裂台湾、造成严重的对立。

陷入政治斗争洪流

为了提高罢免的正当性,亲绿阵营必须不断强化在野立委的恶劣行径,以增加民眾的厌恶与怨恨,如果「材料」不够,说谎、造谣、抹黑也在所不惜。近日,绿营侧翼集中火力攻击处境较为危险的蓝委,例如台中罗廷玮与新北叶元之,就遭到绿媒、亲绿名嘴与民进党侧翼铺天盖地的抹黑,包括罗廷玮遭爆料耍官威、叶元之被指施压警方、飙骂公务车司机等,即使当事人蓝委已一再解释这些指控是子虚乌有,甚至其他当事人也从旁说明事情真相,然而,亲绿政论节目、绿营名嘴和侧翼还是不断以讹传讹,完全不在乎传播虚假错误讯息的后果。

民进党和亲绿侧翼都不断强调,发动大罢免的理由是因为蓝白乱删预算、瘫痪政府、让政府无法施政,然而,这个说法毫无道理。日前国民党立院党团总召傅昆萁透过质询,让各部会首长说出今年预算,结果每个人都承认,其实今年的预算比去年还要多。所以,大罢免的前提本就不存在。

事实上,民进党早在去年赖清德上任未几,就已决定要发动大罢免,因为赖清德亟思透过大罢免扭转民进党为国会少数的局面,与总预算遭到删冻无关。如去年8月表态争取高雄市长提名的许智杰当时就明白表示,只要成功罢掉6席国民党立委,民进党再通过补选赢了这6席,那么就能在立院实质过半、成为最大党。

只因立委选举未能过半,民进党就要发动大罢免,让大量团体、无数民眾投入政治斗争的洪流。这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大罢免,打开了台湾人彼此仇恨、互相嘶咬的潘朵拉之盒,令人担心,此后台湾将不再美丽,人心将不再有平安,只剩下严峻的分裂与仇恨。因此,无论最终是哪一方在大罢免中胜出,输的都会是台湾!

#大罢免 #民进党 #赖清德 #台湾 #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