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集团以美国史丹佛大学为标杆,成立福建福耀科技大学,获大陆教育部批准设立,随后传出其研究团队在国际材料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消息。这所定位为「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年轻高校,以培养国产特斯拉创办人马斯克为目标。

开设新型研究型大学

美国CNN认为,在面临外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重点正向技术创新、自主研发和全球竞争力提升方向倾斜。大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打造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需产官学合作,政策、企业、教育环环相扣,其中教育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尤为基础。

华人教育一向有重背诵轻思考的弊端,大陆「航天之父」钱学森20年前曾直言「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批评大陆一些大学脱离实际、创新激励不足等传统培养模式弊端。随着经济快速成长,大陆近20年教育体系不断改革摸索,近年开始出现DeepSeek梁文锋、宇树科技王兴兴,以及曾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画」后成功创业的「稚晖君(彭志辉)」等本土创新人才。

新型研究型大学正成为大陆创新人才培养的温床。自2012年南方科技大学落地深圳开始,到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再到如今的福耀科技大学、筹办中的大湾区大学,新型研究型大学的队列不断壮大。规模「小而精」,突出理工和科技,专业设置打破壁垒,凸显「跨学科、交叉、前沿」,产业、教育、研究深度对接,本科生即可近身参与科研,致力培养具交叉学科背景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色。

例如,初创于2022年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涌现100余个不同阶段的师生创业项目,其中已注册公司超过70家,可望打造「湾区硅谷」。西湖大学最看重「年轻人涌动的创造力」,不仅青年科学家创新成果不断,本科生也开始在AI顶尖会议、数学建模领域崭露头角。福耀集团主席曹德旺就是以培养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为目标成立福耀科技大学,以期突破大陆先进制造业的瓶颈。

教学与科技紧密联动

为推动更多好学子能堪大任,大陆许多传统研究型大学开始重视培养科技人才。2020年大陆推出国家级「强基计画」,纳入近40所大学,从中挑选智慧科技等关键领域的顶尖基础学科人才,加以培育。北京清华大学探索西方书院制十余年,设立不久的笃实书院即以人工智慧为切入点,培养「大国重器设计师」、「硬科技创业者」,上海復旦大学大幅压缩文科,教学与科技紧密联动的大学教育新趋势明确。

当前全球政经地缘对抗、大国博弈强度有增无减,关乎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领域刀光剑影。美国不断加码对大陆的晶片禁令,最近OpenAI等公司又提议对大陆加强AI出口管制,大陆在尖端领域唯靠自主创新。

美中关系紧张,华裔学者处境日益困难,许多人转赴大陆任职,加上大陆20年前启动教育改革,重视大学教育,多年来所培养的大量人才开始为国家社会服务,形成的「人才红利」现象将带动大陆新一波成长动能。史丹佛大学研究人员针对DeepSeek的实证研究指出,其创新主要来自本土人才,大陆高科技公司背后是「本土人才培养范本」。

创新引领发展,年轻人改变世界。正如史丹佛大学成就硅谷、卡内基‧梅隆大学推动匹兹堡转型一样,大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塑造中关村、浙江大学孕育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类似的故事将愈来愈常见。若干年后,「福耀科技大学们」能否在「智造」领域扬名,是否能有更多「马斯克」引领大陆科研创新与产业创新,时间将会检验。

#培养 #福耀 #科技大学 #研究型大学 #大陆